法律知识

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风险及维权

2016-09-14 11: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层出不穷的网络电信诈骗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然而这些诈骗案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个人信息的泄露,那么我们不禁想问,个人信息是如何泄露出去的?个人信息泄漏后被骗我们又当如何维权?关于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风险及维权,下面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互联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逐渐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和信息时代,一不留神,个人信息就会泄露,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比如会收到垃圾短信、垃圾邮件以及骚扰电话等,有的会不明不白的惹上了官司,有的甚至会使亲朋好友遭遇不法分子的诈骗。个人信息泄露不仅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日前,由于山东临沂大学生徐玉玉信息泄露被骗致死案,让个人信息泄露的话题讨论再度升温,大家不禁要问,我的个人信息是谁泄露出去的?我因此产生的损失谁来赔偿?

  一、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

  根据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同,可以将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网络服务商泄露个人信息。

  网络服务商包括资讯类网络服务商、社交类网络服务商和购物类网络服务商,后两种网络服务商一般要求用户注册后享受相应服务,而用户注册的资料一般包括用户名、密码、邮箱、手机号码等,部分甚至还包括了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职业和学历等等的详细资料。用户点击注册提交后,个人信息一般会通过函数算法转变为一些没有规律的字符进行存储,这种加密的存储方式由于解码的难度比较大,整体而言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是还有部分的网站在存储用户个人资料的时候,是采用明文密码的方式,也就是用户输入什么,后台就存储什么,这样只要谁能够看到后台的数据库,就能完整地看到每个账户和相对应的密码和个人信息了。

  第二类:掌握个人信息的单位员工倒卖个人信息。

  掌握个人信息的单位主要有通讯公司、银行、保险公司、快递公司、房产公司、中介公司、教育机构、培训机构等等。这些机构存在部分不法员工利用职务便利,获取个人信息非法牟利。

  第三类:存有个人信息的设备或介质中了病毒。

  电脑或者手机中了木马病毒; 使用了黑客设置的WIFI或者自家的WIFI被黑客破解; 通过伪基站短信等途径访问了钓鱼网站,导致重要的账号密码泄露。

  二、个人信息遭泄露后的风险和危害

  1、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垃圾邮件源源不断。这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个人信息被泄露后,你的电子邮箱可以每天都会收到十几封垃圾邮件,也是以推销为主,而且还是些乱七八糟且没有创意的广告,还可能会经常被陌生人打过来,有推销保险的,有推销装修的,有推销婴儿用品的。

  2、冒名办卡透支欠款。有人通过买来你的个人信息,复制你的身份证,在网上骗取银行的信用,从银行办理出各种各样的信用卡,恶意透支消费,然后银行可能直接将欠费的催款单寄给了身份证的主人。

  3、案件事故从天而降。不法分子可能利用你的个人信息,进行违反犯罪活动,你可能不明不白被警察传唤或被法院传票通知出庭。

  4、账户钱款不翼而飞。有些不法分子办一张你的身份证,然后挂失你的银行账户或信用卡账户,然后重新补办你的卡,再设置个密码,如果你长时间不使用银行卡,里面的钱款说不定已经不翼而飞了。

  5、个人名誉无端受毁。个人信息被泄露后,出的任何事都与你有关。别人冒用你的名义所干的一切坏事都归到你的名下了,那怕最后费心周折得个清白,但再怎么说你的个人名誉还是受到了破坏。

  三、因信息泄露被骗的我们,该如何维权?

  个人信息被泄露出去后,轻则被广告骚扰,重则被骗取钱财,甚至有人丧失生命。我们的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一种:向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的举报热线为“12377”,网址为www.12377.cn.

  第二种:向公安部门报案。个人在被骗后应及时到公安机关报警,寻求公安机关的帮助,以减少或挽回损失。

  第三种:向侵权人索赔。消费者还可依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通过法律手段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

  四、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个人信息泄漏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很多时候是发生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们在呼吁、推动政府、全社会严格保护个人信息的同时,也应增强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意识,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多留个心眼。

  首先是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填写个人信息。看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告诉别人。比如,上网评论时不要随意留个人信息。有很多小调查,小接力的活动,会诱导用户填写个人信息,这其实是很危险的。

  其次是不要随意丢弃个人信息相关的物品。比如在处理快递单时先抹掉个人信息再丢弃。

  再次要保管好个人身份信息。身份证等个人信息保管好。如提供复印件时,一定要写明“仅供某某单位做某某用,他用无效。”此外要关注复印过程,多余复印件要销毁。

  【法律提醒】

  对于广大群众来说,要强化和提高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不要轻易地将个人信息提供给无关人员,不点击不明网址链接,不要随意连接公共场所免费WiFi,避免个人信息被盗取。特别是在网络购物、网上求职等过程中,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谨防掉入钓鱼网站精心设计的骗局。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1765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