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找法网说法:网购退款受骗 谨防“冒牌客服”

2014-08-27 11:5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拨打网上热线被冒牌客服转走1.4万元8月21日,南宁市民唐女士原计划趁暑假带孩子去海南玩一趟,提前在去哪儿网订了一间客房,不料几天后孩子扭伤了腿取消旅程,打算联系网站拿回房款。由于不熟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出行旅游、购物、办证、学习工作等都离不开它。毋庸置疑,它的确方便了我们的生活,缓解了社会现实压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利用互联网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害自身合法权益。

  拨打网上热线被“冒牌客服”转走1.4万元

  8月21日,南宁市民M女士原计划趁暑假带孩子去海南玩一趟,提前在网上订了一间客房,不料几天后孩子扭伤了腿取消旅程,打算联系网站拿回房款。由于不熟悉操作流程,M女士借助网络搜索引擎,找到了一个排名靠前的“客服专线”。

  拨通电话后,“客服”表示可以立即为M女士办理退款,但需要其提供银行卡号和卡内余额。“当时我觉得提供卡内余额挺奇怪的,但那个客服解释说是为了客户的利益,及时核对扣除手续费后的金额”。M女士一心想退款,便放松了警惕,将银行卡内1.6万多元的余额告诉了对方。接着,“客服”让她在汇款金额一栏输入退款编号14003,2小时内即可收到退款。之后,M女士吃惊地发现,收到的银行短信显示被人转走1.4万元。

  意识到被骗后,M女士立即到南宁市公安局星湖派出所报案。“我当时就是看到400开头的电话,感觉比较正规,才放松了警惕。”M女士说。

  小编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案中M女士取消旅程,联系网站退款,遇到假“客服”,因听信假“客服”所言的退款程序,致使自己存在银行的1.4万元被转走。假“客服”为达到获取他人钱财这一非法目的采取欺骗的手段,致使M女士基于错误的认识将银行卡号、账户余额等告知行为人,处分了自身财产。假“客服”的犯罪行为严重的侵犯了M女士合法的财产权益。根据犯罪构成四要件说,假“客服”的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关规定,行为人的诈骗数额1.4万元处在“数额较大”(3000元至1万元以上)这一档,因此根据刑法第266条规定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实现惩罚犯罪、保护他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小编温馨提示:请不要轻易相信网站上的各种信息,在需要帮助时寻求安全途径。同时,在我们利用互联网时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密,不要轻易将自身的各种信息透露给他们,以免被不法者利用,侵害我们的合法权益。

  警方支招

  不要轻信在网上搜的客服热线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不要轻易相信搜索引擎搜出来的客服热线,最好通过官方网站查询;不要轻易相信所谓客服人员的身份和400开头的“官方客服”,所谓“官方”电话往往是网络骗子利用改号软件恶意篡改的。对涉及“账户冻结”、“个人信息泄露”等内容的来电来信,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民警建议,消费者防范个人信息泄露,一是至少要设定两套密码,把涉及钱财的账户名、密码和一般网络账户名、密码分开,以降低被盗号风险;二是在填写快递信息时要慎用真实姓名等私人信息,以免被泄露。

  相关案例:

  轻信航空短信被“官方客服”骗走近2万元

  8月19日,准备出差的陈女士收到了落款为“航空公司”的短信,声称其预订的航班因机械故障取消,购买机票需要联系客服进行改签。短信上还特别注明,改签收取20元工本费,每位旅客将会补偿200元航班延误费。

  得知航班取消,陈女士致电短信上留下的4008227520电话,不经意中一步步踏入了“客服”精心设置的陷阱。电话接通后,陈女士听到了一段“官方”的语音提示,随后按照“人工客服”的指令办理改签手续,用网银汇去20元改签费。接着,对方表示她还需要提供支付完的流水号,即手机收到的验证码。陈女士如实告知后,账户中的1.9万元被人转走,当意识到被骗时已晚。

  误入钓鱼网站被“卖家客服”转走8599元

  南宁市民李先生因轻信假客服电话误入钓鱼网站,提交身份证号、网银等敏感信息,最终银行卡被盗刷8599元。8月18日,李先生打算为即将开学的儿子买一双鞋子,在网上下了订单。过了约半小时,他接到一个自称是卖家客服的电话,表示“由于销售量太大,您购买的货物被冻结了,现在需要重新激活”。

  由于“客服”准确说出了自己的姓名和订单情况,李先生未意识到有诈,进入对方提供的页面中输入了银行账户、密码等信息。几分钟后,李先生接到短信提醒,银行卡内的8599元被转走,连忙报警。

  找法网小编:lasia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04724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