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营利与牟利有什么区别?

2013-04-22 23:4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刑法第二百六十五条规定的以牟利为目的,是指为了出售、出租、自用、转让等谋取经济利益的行为。营利和牟利到底有何区别?一、在主观上,营利为目的和以牟利为目的都是以谋求利润的目的。行为人希望...

  刑法第二百六十五条规定的“以牟利为目的”,是指为了出售、出租、自用、转让等谋取经济利益的行为。营利”和“牟利”到底有何区别?

  一、在主观上,营利为目的和以牟利为目的都是以谋求利润的目的。

  行为人希望通过某种行为达到获取利润的结果, 是行为人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 其本身并不为刑法所规范和禁止。但是人的行为是在一系列心理活动支配下发生的, 当这种追求利润的心理态度同刑法所禁止的行为结合起来, 就构成了侵害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犯罪行为。营利和牟利目的就转化成为犯罪目的, 成为犯罪直接故意的重要内容。

  二、出于营利和牟利的目的所外化的犯罪行为都是刑法所禁止的。

  思想决定行动,目的支配犯罪行为,犯罪分子的主观状态会映射到具体的行为上,只有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表现为一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时才具刑法意义, 成为刑法研究对象, 也才能认定为犯罪的主观方面。出于营利和牟利的目的,二者具化成各自的犯罪实施行为也并无本质差别。

  三、营利目的和牟利目的本身都现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刑法将营利和牟利目的规定为犯罪构成要件, 是因为营利目的和牟利目的在某些情况下能说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无此目的, 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就没有达到犯罪程度。一方面说明了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行为人具有获取非法利润的目的, 同没有这种心理态度相比, 其主观恶意更大, 更应受到谴责与非难。另一方面, 营利目的和牟利目的影响到行为的客观危害性。谋取利润的目的虽然是主观方面的内容, 但它并非仅仅说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 而是影响到行为的手段、规模等, 行为人在谋求利润的驱使下反复继续地实施犯罪行为, 不断扩大犯罪规模, 从而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其危害程度非偶尔实施的犯罪行为可比。

  四、 营利目的和牟利目的是相关犯罪的犯罪构成必要要件, 是认定犯罪的重要依据。

  刑法分则的相关条款都明确将营利目的和牟利目的规定为构成犯罪的必要要件。将其作为某些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是营利目的和牟利目的本身具有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必然结果。由于有刑法的明文规定, 营利目的和牟利目的就起着构成相关犯罪必要条件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利于辨别行为性质和确定罪名, 正确认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这只是作为作为判断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标准。以营利为目的和以牟利为目的在认定犯罪方面仍是起到几乎相同的语境作用和指引作用。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6712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