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面对高发儿童性侵案,学生性教育刻不容缓

2015-07-30 15:5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近年来,有关儿童性侵的案件屡有发生,频频曝光的儿童性侵害案件,既深深地拷问着社会道德和良知,又严重挑战了法律底线。面对儿童性侵案件的高发频发,父母、学校、政府等都不应该沉默,应该拿出应对的措施。给学生发放性教材,重视孩子的性教育刻不容缓。下面找法网为您详细介绍。

性教育

  近年来,有关儿童性侵的案件屡有发生。从江西抚州乡镇小学教师一个月猥亵五名幼女案,到海南万宁第二小学原校长带小学生开房案,再到河南永城市委办公室原副主任李新功强奸11名幼女被执行死刑案,频频曝光的儿童性侵害案件,既深深地拷问着社会道德和良知,又严重挑战了法律底线。面对儿童性侵案件的高发频发,父母、学校、政府等都不应该沉默,应该拿出应对的措施。给学生发放性教材,重视孩子的性教育刻不容缓。

  近日,武汉给每位小学生发放了《生命安全教育》教材,该书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女性生理构造、生理变化等相关知识,这一教学安排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关注。

  《生命安全教育》教材,被一些人称为小学生“大尺度”性教材。教材发放后,有人赞,有人弹。笔者认为,有人赞弹是好事,性教育这朵羞答答的玫瑰正在大大方方地揭开神秘的面纱。

  受传统观念影响,国人谈性色变。食色,性也,性教育本来就该堂而皇之地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美国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传授生育、两性差异、性道德等知识;四川大学附小从2005年开展性健康教育,最初只对于高年级学生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如今每个年级都安排了相应的课程。性教育越早开展越好,已经在性学界形成共识。

  然而在我国很多地方,性教育喊得很响,但光打雷不下雨。2011年,北京出了一本《成长的脚步》,因被一些网友嘲笑为“很黄很暴力”、“赤果果”,北京市教委随即回应,北京市目前没有相关中小学性教育教材的编写计划、试点计划和推广计划。无独有偶,同年,上海提出在杨浦18所小学推广性别教育课程《男孩女孩》,但《男孩女孩》在书店等上架一天就拆架。由此看出,在国外已经有100多年发展历史的青少年性教育,在我国依然羞于启齿,国人一谈性就脸红。

  从小学起开展性教育刻不容缓,可用三个现实说明:

  1、一项针对数千名学生的性教育调查显示,只有56%的男生大概知道遗精,73%的女孩子大概了解月经,真正了解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学生仅有12%;

  2、而一些妇产科医生反映,青少年性行为有所提前,节假日做人流的学生增多,年龄越来越小,但问及发生性行为是否担心怀孕,很多学生一无所知,也不了解如何自我保护;

  3、近年来,一些地方儿童与青少年性侵案件时有发生,而专家认为,性知识缺乏是当事人受侵害的原因之一。

  从小学起开展性教育,首先需要老师必须脱敏,不能谈性色变,不能鸵鸟主义,应率先将老师纳入性教育对象,转变其对性的保守观念。其次,家长也要纳入性教育,当孩子问“我从哪里来”时,不能再用诸如“你是从阿姨家抱来的”的态度来回避和遮掩。再次,全社会要大力营造开展性教育的良好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性知识,提高性心理适应能力,增强自身的性道德。

  “性和美是一回事,就像火焰和火一样。如果你憎恨性,你就是憎恨美。性和美是不可分割的,就像生命和意识一样。我们文明的最大灾难,就是对性的病态的憎恨。”英国作家劳伦斯的这句名言,足以解开国人谈性色变的心结——谁不爱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应该用“性和美是一回事”来对待“大尺度”性教材!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2662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