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莱芜唇裂男婴刚出生就被遗弃

2015-05-27 21:3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我国《刑法》第261条规定,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近日,一则新闻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在广西田东县平马镇,一先天性唇裂男婴刚出生就被遗弃坟山两天两夜,“死后”被埋8天8夜,还遭淋大雨,直到被上山采药的妇女听到哭声才获救。后续新闻报道称男婴体征稳定,但还需住院观察治疗。目前,包括3名男婴家属在内的5人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刑拘。

  现在遗弃、虐待婴幼儿的现象比较多,经常有新闻报道爆出,不仅违背人伦道德,还违反法律。今天,我们带着这个案例,请徐国红律师给我们讲解一下遗弃罪和故意杀人罪。

  分析

  徐律师认为,上述案例中包括3名男婴家属在内的5人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涉嫌故意杀人罪。

  从遗弃罪的本质特征与量刑标准来看,我国《刑法》第261条规定,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本罪的主观要件为故意;行为主体必须是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的人;行为对象是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行为内容为拒绝扶养。拒绝扶养意味着使他人的生命、身体产生危险,以及在他人的生命、身体处于危险状态时不予救助;成立遗弃罪要求情节恶劣,例如孤儿院或福利院管理人员将多名孤儿、患者等送往外地的,遗弃行为导致被害人伤亡的。

  区别

  如何区分遗弃罪与采取遗弃手段实施的故意杀人罪?主要可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两方面来分析。

  看主观要件

  从主观故意上讲,遗弃罪是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人企图通过遗弃达到逃避或向他人转嫁由自己承担的扶养义务的目的;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故意则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因此,如果行为人企图通过遗弃达到向他人转嫁本由自己承担的扶养义务的目的,则其行为构成遗弃罪;如果行为人企图以不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方式达到杀害婴儿或神志不清、行动不便的老人的目的,则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看客观要件

  遗弃罪的客观要件一般是将被害人遗弃于能够获得救助的场所,如他人家门口、车站、码头、街口等。故意杀人罪在客观要件方面则是将婴儿或行动困难的老人放置于不能获得救助的地方,例如将婴儿遗弃在深山沟内,将神志不清、行动困难的老人遗弃在野兽出没、人迹罕至的荒野,等等。

  综上,区分遗弃罪与以遗弃方式实施的故意杀人罪的关键在于:行为人实施遗弃行为时,是否考虑并给予了被害人获得救助的机会。如果是,则可以遗弃罪定罪,否则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男婴家属把婴儿遗弃荒野,属于比较隐蔽的场所,不愿意让婴儿获救、希望婴儿死亡的主观故意十分明显。后由于婴儿被群众及时发现救回,属于故意杀人未遂。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22578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