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过失致人死亡罪应当怎么判

2019-04-28 17:5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现代社会,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社会整体上是和谐社会,但是也还是会有因为纠纷而争执,甚至动手伤人,造成严重后果情形的,像过失致人伤亡这种。那么你知道过失致人死亡罪应当怎么判?现在,找法网小编就为你解答这个疑惑。

  一、过失致人死亡罪应当怎么判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刑法另有规定是指失火、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按失火罪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处罚。

过失致人死亡罪应当怎么判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能否判缓刑

  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必须是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客观上必须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为,并且已经造成死亡结果,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

  法律规定的判缓刑的条件包括以下三个:

  1、原应当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行为。

  2、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如果暂缓执行刑法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3、不是累犯。

  满足了这三个条件,就可以判处缓刑。

  三、怎么认定过失致人死亡罪

  认定过失致人死亡罪,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分别是:

  1、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应当预见是法律对行为人实施某种有意识的行为时,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结果的主观认识上的要求。

  2、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不能成为本罪主体。首先,无论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客观行为,还是社会危害性上看,本罪均不是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其次,对过失致人死亡的结果的预见,要求行为人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知识水平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认识能力、对自身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的认识,都有一定局限性,所以,他们是限制行为能力(含责任能力)人,因此,法律上不要求他们对过失行为负刑事责任。

  3、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构成本罪,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索;

  (1)客观上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这是本罪成立的前提。

  (2)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在这里,行为人的行为可能是有意识的,或者说是故意的,但对致使他人死亡结果发生是没有预见的,是过失。本罪属结果犯,行为的故意并不影响其对结果的过失。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可以分为作为的过失致人亡行为和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两种情况。

  (3)从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必须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死亡是由于行为人的行为造成的。

  4、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均具有社会危害性,受刑法打击。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的过失致人死亡罪应当怎么判的相关内容。综上,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希望会对你的疑惑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找法网的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311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