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聚众斗殴犯罪的原因

2013-01-21 15:0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聚众斗殴罪,是指为了报复他人、争霸一方或者其他不正当目的,纠集众人成帮结伙地互相进行殴斗,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聚众斗殴犯罪的原因有哪些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被告人法律意识淡薄,处事冲动...

  聚众斗殴罪,是指为了报复他人、争霸一方或者其他不正当目的,纠集众人成帮结伙地互相进行殴斗,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聚众斗殴犯罪的原因有哪些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被告人法律意识淡薄,处事冲动、偏执

  统计数据显示,近80%的涉案被告人为初中以下学历,教育基础薄弱,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这些被告人遇事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盲目讲求哥们义气,甘愿为所谓“兄弟”、“哥们”违法犯罪。如纪某某等人聚众斗殴案中,纪某某与陈某均系职校学生,双方为争夺女友发生冲突,遂约定时间、地点纠集人员斗殴。双方纠集20余名同学、朋友,并持刀具、自来水管等凶器互殴,致使14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再者,由于涉案被告人大多系青少年,血气方刚,言语不合,即拳脚相向;且行事偏执,遇事非得分出高低上下不可,存在反复斗殴的现象。如李某某等人聚众斗殴案,李某某与栾某某先因琐事发生纠纷并相互殴打,后双方又各自纠集多人进行斗殴。

  (二)拉帮结派习性助长群体性斗殴现象

  我国正处于“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开放、人员大流动”的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地迁徙转移。而人口流动中的管理秩序缺失、生存环境突变以及生活压力增大等因素,使得流动人口容易拉帮结派,聚集成团。其中的不良人员一旦结成团伙,共同犯罪的可能性就明显增大。特别是有前科劣迹者参与其中的团伙,遇事不寻求法律途径,依仗人多势众,无所顾忌,喜好采用暴力解决矛盾。案件情况反映,被纠集参与斗殴的人员以同乡、亲友为主,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和血缘关系。如史某等人聚众斗殴案中,双方斗殴人员以安徽籍和山东籍同乡为主,地方派别特征明显。

  (三)非法活动成为聚众斗殴犯罪的重要诱因

  近年来,赌博、卖淫嫖娼、发放高利贷等非法活动大量出现,发生纠纷之后不能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双方往往出于争强斗狠或泄愤等原因纠集多人进行械斗。如周某等9人聚众斗殴、诈骗案中,李某某伙同他人采用设赌并在赌具内设遥控色子等办法,引诱周某等人参赌后骗得人民币9万元。后周某等人为索回赌资,纠集10余人与李某某雇用的赌场看守人员持砍刀、铁棍等凶器互殴,造成多人受伤。再如袁某某等8人聚众斗殴案中,因李某某与一发廊女因嫖资发生纠纷,双方共纠集了10余人进行斗殴,导致5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据统计,上述案件中因追讨赌资、嫖资及高利贷纠纷而引发的聚众斗殴案件为4件,因争抢势力范围及非法经营地盘而引发的聚众斗殴案件为3件,两者共占聚众斗殴案件总数的8.6%。

  (四)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运作资源有限

  上海作为沿海发达城市,农村务工人员大量涌入的趋势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而我市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运作资源却相对有限,随着社会矛盾的多发,其本身的运作就“捉襟见肘”,更何况,农村务工人员对正常的社会纠纷解决机制还有一个熟悉与接纳的过程。纠纷解决资源的有限性与纠纷解决的迫切性之间的矛盾得不到合理处理,外来流动人口往往更愿意寻求私力救济“保护”自身权利,倾向于原始的暴力复仇。统计显示,在上述案件中,因农民工追讨工资、劳务报酬及经济债务纠纷而引发聚众斗殴的案件共有6件,占到案件总数的7.4%。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聚众斗殴罪的相关问题,小编为您推荐:

聚众斗殴罪

聚众斗殴罪如何判刑?

认定聚众斗殴罪需注意哪些问题?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25036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