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偷盗和盗窃的区别是怎样

2021-04-09 14:3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偷盗,顾名思义就是不经他人允许下的情况下,拿走别人东西的行为,按照规定是属于违法行为的,是需要对此进行处罚的,但是很多人把偷盗和盗窃容易弄混淆。那么下面找法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偷盗和盗窃的区别是怎样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希望能帮到你。

  一、偷盗和盗窃的区别是怎样

  偷盗和盗窃,前者是俗语,后者是法律术语,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判处罚金。所谓情节严重,是指数额巨大或者其他严重情节;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盗窃罪的概念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盗窃罪的构成特征

  1、犯罪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侵犯的对象,是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

  2、犯罪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3、犯罪主体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能构成。

  4、犯罪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偷盗和盗窃的区别是怎样 

  二、民事盗窃与刑事盗窃

  (一)一般来说,民事盗窃事后能否转化为刑事盗窃关键要看行为人的这种故意是事前的,还是事后的。

  如果行为人事前就由蓄意通过秘密窃取被害人财物手段致使被害人偿还债权数额后,再恶意占有被害人财产不返还,那么,行为人盗取被害人财产就意图非法占有,这就符合盗窃罪的主观方面,应作为犯罪处理。

  相反,如果行为人继续占有所盗财物的故意是被害人承担民事责任以后才产生,则不能转化为刑事盗窃,而构成一种新的民事侵权,由当事人通过民事诉讼途径寻求解决。

  (二)在量刑上应和普通盗窃相区别。普通盗窃案件,影响量刑的法定情节往往是数额、对象、后果、是否累犯及其他情节。

  另外,作为酌定情节的犯罪动机也会直接影响量刑。一般来说,善良的或者基于可以同情的动机实施的盗窃应当从轻处罚。作为民事纠纷或矛盾引起的民事盗窃,由于很多情况下,被害人自身确实侵犯了行为人的某些权益,即被害人自身存在一定过错,或者有混合过错。

  行为人出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动机,才选择了秘密窃取这一特殊手段来进行维权。因此,这种动机表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较小,应当区别于意图恶意秘密占有他人财物的普通盗窃。

  再者,这种盗窃的社会危害性,主要来源于选择维权的方式不当,因此,从后果上讲也应当从轻处罚。

  但是,对于事前有故意,秘密盗取被害人财产,逼迫被害人承担责任后,继续占有财物的盗窃行为,则不具有善良的动机,应和普通的盗窃同等对待,不能以民事纠纷为由从轻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多多少少也应该知道,偷盗和盗窃在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只不过偷盗是俗语,盗窃是法律术语,因此我们在具体采用的时候要分清楚。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有关偷盗和盗窃的区别是怎样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4346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