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

2012-12-20 17: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被害人”一词源于拉丁文“victma”,原意有两种:其一是指宗教仪式上向神供奉的祭品;其二是指因他人行为而受伤或受阻碍的个人组织、道德或法律秩序。现代刑事诉讼法意义上,“被害人”是指被犯罪行为侵害人身、财产、民主权利或其他利益的人。它有以下特点:(1)被害

  “被害人”一词源于拉丁文“victma”,原意有两种:其一是指宗教仪式上向 神供奉的祭品;其二是指因他人行为而受伤或受阻碍的个人组织、道德或法律秩序。现代刑事诉讼法意义上,“被害人”是指被犯罪行为侵害人身、财产、民主权利或其他利益的人。它有以下特点:(1)被害人是客观上受到了刑事犯罪行为的不法侵害,并造成了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利益损失的人。(2)被害人是与不法侵害人相对应而存在的。如在自然灾害中也会给人们带来一些损失,但在这样的情形下只有受到损害的一方,却没有施害的一方,此时的受损害的一方并不是该意义上的被害人。(3)被害人制度的救济性。基于“有失应有得”的自然法则,在现代社会中被害人因侵害受到的损失就理应得到补偿。被害人制度的设立就是通过一定的理性救济,使被害人心理达到一定的平衡,体现社会的公正,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被害人泛指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包含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自诉案件的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狭义上的被害人仅指公诉案件的被害人。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被害人采用广义上的概念。

  一、古代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的诉讼地位

  在古代的刑事诉讼制度中,被害人的地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不同的经济、政治制度和对刑事诉讼目的、功能的不同认识,被害人也有着不同的地位。在古代的刑事诉讼中,一般采取着两种不同的刑事审判方式,分别是弹劾式和纠问式。弹劾式审判要求有人告诉或起诉法院才予以受理,主要施行于奴隶社会的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在这种审判方式下被害人是刑事诉讼进程中的最主要因素,他掌握着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权利。纠问式审判与弹劾式审判方式最重要的区别就是:纠问式审判对犯罪行为的追究不以被害人或其他人告诉为条件,司法审判机关依职权主动追究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被害人没有刑事诉讼的主导权,也不再是当事人,而更类似于证人的身份。该审判方式主要适用于中央集权制的封建专制国家。

  二、现代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诉讼地位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以后,资产阶级大力弘扬自由、民主和人权,对封建纠问式的审判方式进行了抨弃,注重了对当事人的权利保障,逐步建立了新型的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由于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司法传统和制度的差异,被害人的诉讼地位也不尽相同。在现今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刑事起诉制度:一是国家独占起诉权,一切刑事案件都由国家提起公诉;二是国家起诉与私人起诉相结合,即公诉与自诉并存。在私人可以起诉的刑事起诉制度下,被害人享有当事人所享有的一切诉讼权利,在自诉案件中处于当事人的地位。在由国家独占起诉权的诉讼制度下,各国的差异较大,主要有以下两种:(一)、被害人具有刑事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二)、被害人具有证人的诉讼地位。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更多关于刑事诉讼的相关问题,小编为您推荐:

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的一般程序

刑事赔偿范围范围界定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9074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