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网络信息分析取证技术锁定网络恶意行为完整证据

2014-04-04 11:0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导读:随着移动互联网、无线局域网的普及,越来越多智能移动终端成为网络应用的主力军。针对电脑终端的成熟防护技术已不再适用于目前复杂的网络环境,移动终端也成为网络安全的重灾区。为了满足新的网络监管...

  导读:随着移动互联网、无线局域网的普及,越来越多智能移动终端成为网络应用的主力军。针对电脑终端的成熟防护技术已不再适用于目前复杂的网络环境,移动终端也成为网络安全的重灾区。为了满足新的网络监管需求,同时为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线索发现和分析取证提供有效手段,上海交通大学李建华教授团队完成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分析取证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这项成果昨天获得201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手机等接入终端因“缺乏保护”而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阴影地带,网络攻击、网络钓鱼和信息泄露等安全威胁时有发生。而同时,网络传输层接入“零门槛”和交互开放等特征也为网络社会管理提出挑战。尤其是当犯罪行为发生时,网络只言片语并不能简单作为案件线索和证据,还需“信息发布行为”、“完整发布内容” 及发布内容的社会影响和网络传播等多方面内容的佐证。

  团队成员林祥博士介绍,在司法判案层面的证据取得、案件侦破层面的线索发现,要求可疑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取证应当具备证据的固定和保全。本项成果的技术创新手段之一可以针对字词、肤色、轮廓等多媒体特征进行提取、识别,技术上就能客观判定网络多媒体发布内容是否违法、违规。

  在线提供服务的上海市私车牌照拍卖系统曾突遭网络大流量攻击,正在进行的拍卖活动被迫取消。当时,正是应用本项成果在网络攻击主动防御领域取得的技术创新,智能动态分析网上恶意行为,重构网络入侵路径、攻击溯源等,开展分析取证才得以快速破案。

  目前,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授权25项,申请国际发明专利2项,发表高水平SCI/EI检索论文41篇。项目近三年来新增产值2.46亿元,新增利润6659.58万元,节约资金2585.69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项目完成团队研制了21种支撑司法、公安等行业应用的技术产品和工具,在支撑公安办案、司法判案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有效的事后追查、分析取证手段震慑计算机网络犯罪分子,减少互联网上的违法案件发生,共同营造绿色、和谐的网络社会。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2183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