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间接故意犯罪的结果如何认定

2020-11-06 15:5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在刑法中认定刑事责任是犯罪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需承担的责任,是刑罚的前提条件,只有对负有刑事责任的人,才能施用刑罚。那么间接故意犯罪的结果如何认定的问题,欢迎找法网咨询专业律师,下文由找法网小编为您解析该问题,希望对大伙解疑有所收获。

  一、间接故意犯罪的结果如何认定

  间接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简单而言,就是在间接故意支配下实施的犯罪。在认定间接故意犯罪时,应当注意其不同于直接故意犯罪的以下特点:

  1、行为人对明知自己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须持放任其发生的心理态度,这是间接故意犯罪与直接故意犯罪区别的关键。所谓放任危害结果发生,是指行为人对明知可能发生的结果既不是希望其发生,也不是希望其不发生,而是任其自然,发生不发生都无所谓。

  2、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的危害结果,仅限于明知可能发生一种情况。

  3、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犯罪目的,因为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与犯罪目的追求危害结果发生的要求不相符。

  4、间接故意犯罪只有构成与不构成之分,而不存在完成与否的问题。如狩猎者为了击中猎物而放任可能击中他人的危害结果的发生,如果狩猎者没有击中猎物而击中了人,其便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如果击中的是猎物,而不是人,则不构成犯罪。

间接故意犯罪的结果如何认定

  二、故意犯罪的刑法规定有哪些

  具备犯罪构成要件是负刑事责任的依据。根据我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故意犯罪是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人,主观上对其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处于故意的心理状态,因而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犯罪行为人实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刑事责任”和“刑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刑事责任”是犯罪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需承担的责任,是刑罚的前提条件,只有对负有刑事责任的人,才能施用刑罚;而刑罚是承担刑事责任的结果,是人民法院对犯罪人进行惩罚和教育改造的手段,是预防犯罪人重新犯罪并警戒其他人犯罪的制裁措施。负有刑事责任的人在某些情况下不一定都受到刑罚处罚,比如具有法定可以免除处罚情节的,可以不处以刑罚;但受刑罚处罚的人,必须是负有刑事责任的人。

  三、故意犯罪的法律咨询

  网友问:邻居张婶的儿子因为小时侯没处理好结果因发高烧导致现在弱智,乡里有好几个人很调皮老是使唤他,他们叫他将农药倒进井里,结果导致很多人因为喝了水中毒,幸亏及时抢救,张婶的儿子不算是故意犯罪吧?不会被处罚吧?

  律师答:由于其是弱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所谓的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我国《民法通则》第13条第1款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我国《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下列民事行为无效:(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效! 力。”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由该行为引起的法律关系或者法律后果不发生效力。

  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解析间接故意犯罪的结果如何认定,首先间接犯罪就是在间接故意支配下实施的犯罪。在认定间接故意犯罪时,应当注意其不同于直接故意犯罪的。若是对于间接犯罪的问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欢迎到找法网咨询专业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85622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