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故意犯罪的类型有哪些

2012-12-18 22:1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故意犯罪依据行为人主观上对其明知的危害结果是希望其发生还是放任其发生,可以分为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直接故意犯罪,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直接故意犯罪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行为人在行为当

  故意犯罪依据行为人主观上对其明知的危害结果是希望其发生还是放任其发生,可以分为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

  直接故意犯罪,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直接故意犯罪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行为人在行为当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是成立故意犯罪的前提。首先,此处的“会发生”包括必然发生和可能发生两种情况。其次,这里的危害结果是相对确定的结果。再次,某些直接故意犯罪还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刑法规定的一些特定事实。

  2、行为人对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的危害结果持希望其发生的态度,是成立直接故意犯罪的关键。即行为人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发生危害结果是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所直接追求的目的。希望发生的危害结果与其明知会发生的结果须同一。

  3、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具有明确的犯罪目的。犯罪目的是行为人想通过自己的行为促使危害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愿望。这与行为人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是一致的。

  4、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的心理倾向是单向的。即要危害结果发生,一旦危害结果没发生,是违背行为人的心愿的。

  间接故意犯罪,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其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行为人对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须持放任其发生的心理态度,即行为人对明知可能发生的结果既不是希望其发生,也不是希望其不发生,而是任其自然,发生不发生都无所谓。

  2、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的危害结果,仅限于明知“可能发生”一种情况。

  3、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犯罪目的,因为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与犯罪目的追求危害结果发生的要求不相符。

  4、间接故意犯罪只有构成与不构成之分,而不存在完成与否的问题。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推荐阅读:

故意犯罪的认识因素

故意犯罪的认识因素

相关知识: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

  故意犯罪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而构成的犯罪。即在犯罪故意心理支配下而实施的犯罪。

  构成故意犯罪,首先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须有犯罪的故意。所谓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危害结果等须有明确的认识(即明知),这是成立犯罪故意的前提;

  (2)表明行为人对前述明知的危害结果的态度是希望或者放任,这是成立犯罪故意的关键。判断行为人有无犯罪故意,首先应查明行为人在行为当时,对自己的行为会产生的危害性结果是否有认识,有就可能具有犯罪故意;反之则没有。其次,在肯定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有认识的前提下,弄清行为人对该结果的态度。如果行为人对该结果的态度是希望或者放任其发生,就有犯罪故意。如果既非希望也非放任,就不具有犯罪故意。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什么是故意犯罪的相关问题,小编为您推荐:

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

故意杀人的犯罪构成及量刑标准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0306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