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被教唆犯如何量刑

2021-08-05 12:4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被教唆犯罪,是指因为他人的教唆,而起犯意,从而实施了犯罪的行为。采取行为的是被教唆犯,教唆的人是教唆犯。那么,被教唆犯如何量刑呢?接下来就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相关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被教唆犯如何量刑

  被教唆者按照所犯罪名定罪量刑。被教唆犯其实也就是直接犯罪人,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犯罪分子,他们是最直接的案件嫌疑人。

  被教唆者不属于特殊列出的一类罪犯,不需要特殊对待,按照罪名量刑即可。

被教唆犯如何量刑

  二、被教唆者中止犯罪的怎么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24条第一款规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态。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中止行为本身具有密切关系:没有中止行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

  犯罪中止形态与中止行为本身又具有区别: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换言之,中止行为之前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是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中止行为本身属于刑法所鼓励的行为,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根据。

  三、刑法关于教唆犯的法律规定

  《刑法》第29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以上便是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被教唆犯如何量刑的内容。被教唆犯虽然不是主动产生的犯意,但是在刑法中并不属于特殊列出的罪犯,按照罪名量刑即可。若您还有此方面的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在线律师会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88602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