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缓刑禁止令的特点

2013-07-11 14:5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刑法修正案(八)》新增了有关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其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的规定,俗称缓刑禁止令或...

  《刑法修正案(八)》新增了有关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其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的规定,俗称缓刑禁止令或禁止令。“缓刑禁止令”是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被告人,在其管制或缓刑期间,采用的一种辅助性的刑罚手段。那么这种禁止令有哪些特点呢?请看下文为您详细介绍:

  一、 “禁止令”有助于刑罚的实施、预防犯罪的发生

  “禁止令”并不是一种新刑种、新刑罚,而是辅助并监督管制、缓刑这种非监禁性刑事处罚顺利实施的措施。

  通过相关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禁止令”的具体内容主要是根据犯罪的原因、性质、手段等因素确定的,且对于犯罪分子有明确的针对性。“禁止令”的实施实际上恰恰是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以强制的手段矫正部分特定的犯罪行为。同时,通过 “禁止令”的形式将犯罪人员与可能诱使其犯罪的环境相隔离,对于犯罪人员再触犯同类罪名起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

  二、 “禁止令”有利于法治建设的发展、防止社会矛盾的激化

  “禁止令”作为管制、缓刑的一种监管措施,它的实施不但可以切实保障和强化刑罚的实施效果,同时也能体现我国刑罚制度 “刚柔并济”、 “因地制宜”的特点。通过建立 “禁止令”司法制度,可以切实有效地帮助犯罪人员 “迷途知返”,充分发挥我国司法制度中人性化的一面。另一方面,随着我国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法院判决管制、缓刑的案件数量也不断增加,这一举措虽然是一种法治文明的表现,但却是也引起了部分社会公众的质疑,产生了不少社会矛盾。而“禁止令”的实施主要就是为了加强对管制犯、缓刑犯的监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社会矛盾激化的情况。

  三、 “禁止令”有益于完善社会管理制度、维护社会的和谐

  “禁止令”的实施是一种维护社会管理的创新体制,它通过推动和规范对于部分特定犯罪行为及犯罪人员的矫正工作,不但维护了我国法律体制的权威,也能有效地惩治和预防犯罪。

  同时,该制度的实施更有利于犯罪分子在接受非监禁刑时进行改造,从根本上做到 “弃恶从善”,这对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秩序、确保社会稳定和谐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知识延伸:

  违反禁止令的后果

  违反禁止令但情节并不严重的犯罪分子,由负责执行禁止令的社区矫正机构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处罚。违反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指以下情形:

  1、3次以上违反禁止令的;

  2、因违反禁止令被治安管理处分后,再次违反禁止令的;

  3、违反禁止令,发生较为严重危害后果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从法条看,禁止令的范围比较宽泛,包括“禁止从事特定活动”“禁止进入特定区域、场所”“禁止接触特定的人”。

  公检法司四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禁止令应当具有针对性,不同案件不同当事人适用不同的禁止令。在选择禁止令时,应当充分考虑犯罪分子的犯罪原因、犯罪性质、犯罪手段、犯罪后的悔罪表现、个人一贯表现等情况,以及这些情况与所犯罪行的关联程度。例如,犯罪分子是因长期在网吧上网,形成网瘾,进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可作出禁止其进入网吧的决定;犯罪分子是在酒后犯罪,且有酗酒习性的,可作出禁止其饮酒的决定。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的相关问题,小编为您推荐: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1597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