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淘宝买了假手机,但手机画面坏了去修理时,发现手机是高仿山寨手机,因为现在手机坏了,淘宝拒绝我的要求,是因为我违反了三包规则,手机坏了影响了卖方的二次销售。 只是手机画面坏了,我要负全部责任吗? 而且受骗的还很多,受到淘宝的不公平对待。

消费者维权
2020-07-05 20:53:33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最高法就食品药品纠纷案件发布司法解释——“知假买假” 索赔合法 。 《规定》明确了“知假买假”不影响主张消费者权利,惩罚性赔偿不以消费者人身权益遭受损害为前提,商家应当对赠品质量安全承担责任,民事责任优先原则,“霸王条款”一律无效,消费者协会依法提起公益诉讼予以支持,中国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法律责任,虚假食品、药品广告代言人和推销者的法律责任,食品认证机构故意出具虚假认证承担连带责任等9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国家采取措施,立法支持知假买假索赔,知假买假索赔依据的法律不是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而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
  • 知假买假的职业打假人买到假货时的法律权利则不能完全与普通消费者应有的法律权利等同,实践中,职业打假人是否获得相应赔偿按以下处理:
    (1)职业打假人在一般的商品领域买到假货时,并没有明文规定能拥有赔偿请求权;
    (2)但是职业打假人购买到的是假药或者劣质食品,根据2014年1月最高法就食品药品纠纷案件发布的司法解释,“知假买假”索赔是合法的,该《规定》明确表示“知假买假”不影响职业打假人主张其消费者的权利,因此在食品药品领域知假买假的职业打假人买到假货了也同样能获得应有的赔偿。
  • 买到假货的处理涉及很多种情况,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网上买到假货怎么处理?应坚定地拿起法律的武器,坚决与制假售假者作斗争,并且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收集证据。证据是国家机关查明案件事实,依法正确处理的重要依据,对于当事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打击违法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民事诉讼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据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2年8月31日修正)第六十三条规定:“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因此,消费者应该主动按照法律规定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向国家机关举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打击假冒伪劣的主管机关,承担打击假冒伪劣的职责,近年相关部门 加强了打击假冒伪劣的力度,采取有力措施查处假冒伪劣案件,对违法者进行严厉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八条 :“ 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主管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第四十九条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下同)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只要有足够的证据,国家机关一定会对违法者进行处罚。
    再次,到法院起诉。行政机关一般只对违法者进行行政处罚,受害人要让制假售假者赔偿自己的损失,维护自己的民事权益,就应该以原告的身份到法院起诉。现在,为方便人民群众的起诉,人民法院已经进行了诉讼制度改革,实行了立案登记制,只要当事人按照法律到法院起诉,法院就会受理,做出公正的裁决,还受害人以公道。
  • (2001年9月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2001年6月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议、2001年8月10日信息产业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1年11月15日起施行)第二十六条 消费者因商品三包问题与销售者、修理者、生产者发生纠纷时,可以向消费者协会、信息产业部门移动电话机(电话机)产品质量投诉中心、质量管理协会用户委员会和其他有关组织申请调解,有关组织应当积极受理。
    第二十七条 销售者、修理者、生产者未按本规定承担三包责任的,消费者可以向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申诉机构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申诉,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
    销售者、修理者、生产者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更换、退货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信息产业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八条 销售者、修理者、生产者未按本规定承担三包责任的,消费者也可以依照《仲裁法》的规定与销售者、修理者或生产者达成仲裁协议,向国家设立的仲裁机构申请裁决;还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