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民法规定,基于人身损害为由提起的民事侵权赔偿之诉,其诉讼失效为一年。但是,09年1月受到的伤害法院10年3月判刑。请问,如果另行提起民事诉讼时效如何算?从受伤害之日计算吗?还是判决之日计算?如果是从受伤之日计算的话,因没有判决,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在法律上还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的界定,也就是没有定罪,没有经过判决认定的,只能说其是犯罪嫌疑人,即法院没有认定被害者的伤是谁造成的!也就没有一个合适的民事被告主体。如果适用民法一年的诉讼时效,那么等法院判决生效,认定其行为性质,明显已过一年,一年的诉讼时效在这里适用吗?如果适用刑事判决生效之日计算,是否合适一点呢?求法律达人!!!!

2018-10-04 10:22:23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目前,一般的诉讼时效依然是两年,《民法通则》有明文规定。《民法总则》还处于编纂期间,尚没有实施。
    一、一般诉讼时效:第一百三十五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只有一年诉讼时效的情形:第一百三十六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 超过诉讼时效,法院仍应受理,法院受理案件时,不进行实体性审查,只进行程序性审查,也就是说具备起诉条件,当事人就可以起诉,但是超过诉讼时效的丧失了实体性的胜诉权,只要对方当事人提出,法院便可以审查诉讼时效是否届满,如已届满,驳回诉讼请求,注意驳回的是诉讼请求,而不是诉讼。《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一百三十六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  关于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法律均限定为物质损失。
    “物质损失”是指被害人的人身、财产遭受犯罪行为的侵害所遭受的损失。  最高法院《附带民诉规定》规定:“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失,是指被害人因犯罪行为已经遭受的实际损失和必然遭受的损失。
    ”  “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而使其遭受物质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被追缴、退赔的情况,人民法院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经过追缴或者退赔仍不能弥补损失,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
    ”  特别关注: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而使其遭受的物质损失,不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