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故意杀人案被害人亲属需要聘请律师吗,何时聘请?可以申请哪些赔偿?

刑事辩护
2018-09-30 10:38:30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我们国家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但至于到底判不判死刑,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相关证据的分析,最终由法官来判决。对于赔偿这一块,可以在一审判决宣告前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如果在刑事一审判决宣告前没有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赔偿的项目一般包括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丧葬费、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等,具体的数额要看你们当地经济状况。
    火化费包含在丧葬费里面了。

  • 1、被害人接受被告人亲属民事赔偿的,法庭只作为从轻处罚的因素考虑,而不是减轻处罚;简单说,假设被告人只有民事赔偿单个从轻处罚情节的,法庭一般考虑予以死缓,而不考虑无期徒刑。
    2、如果被害人接受被告人亲属民事赔偿之后,没有表示不参加刑事诉讼,那么仍然有权参加法庭审理,并当庭发表相关意见。
    3、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无论被害人是否接受被告人亲属的民事赔偿,被害人均没有对刑事判决的上诉权,只有申请检察院抗诉的权利。故意杀人罪依情节可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10年以上、无期、死刑的刑罚。具体的个人的量刑要综合考虑犯罪情节是否恶劣、是否获得受害人的谅解、是否存在立功、坦白、自首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
  • 关于杀人后的经济赔偿内容如下:  杀人后的经济赔偿,是由原告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进行主张。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刑事诉讼法第99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查封或者扣押被告人的财产。  犯故意杀人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属于情节严重的,应当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如出于图财、奸淫、对正义行为进行报复、毁灭罪证、嫁祸他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卑劣动机而杀人;利用烈火焚烧、长期冻饿、逐渐肢解等极端残酷的手段杀人;杀害特定对象如与之朝夕相处的亲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知名人士等,造成社会强烈震动、影响恶劣的杀人;产生诸如多人死亡,导致被害人亲人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杀人;民愤极大如犯罪人恶贯满盈,群众强烈要求处死的故意杀人;等等  犯故意杀人罪,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司法实践,主要包括:  
    (1)防卫过当的故意杀人;  
    (2)义愤杀人,即被害人恶贯满盈,其行为已达到让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而其私自处死,一般是父母对于不义的儿子实施这种行为;  
    (3)激情杀人,即本无任何杀人故意,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而失去理智,失控而将他人杀死,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其一,必须是因被害人严重过错而引起行为人的情绪强烈波动;其二,行为人在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一时失去理智,丧失或减弱了自己的辨认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其三,必须是在激愤的精神状态下当场实施。  
    (4)受嘱托杀人,即基于被害人的请求、自愿而帮助其自杀;  
    (5)帮助他人自杀的杀人;  
    (6)生母溺婴,即出于无力抚养、顾及脸面等不太恶劣的主观动机而将亲生婴儿杀死。如果是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发现所生的是女儿而加以溺杀的,其主观动机极为卑劣,则不能以故意杀人罪的情节较轻情况论处。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