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劳灾赔偿的事件,劳动仲裁的时效是一年,什么时候开始计算

仲裁
2020-05-09 16:37:57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关于讨薪,有欠条的时效是2年,没欠条的仲裁时效是1年。
    如果没有签订文字合同,只要持有与该公司劳动关系的证据,比如,证件、服装、胸卡、工资卡、销售结账单等证据材料,到公司所在地的县一级劳动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仲裁科投诉,(公司地址是合同发生地)请求处理即可。
  • 拖欠劳动报酬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起仲裁。
    主张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计算一年。
  • 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之间的劳动争议进行了仲裁,并且依法作出了仲裁裁决书;
    2、当事人对劳动争议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不服;
    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期限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由此可见,劳动争议仲裁是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必经程序。
    所以,尽管劳动仲裁时效已过,也需要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待仲裁委员会作出超过仲裁时效驳回申请的决定后才能够诉讼。
  • 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性是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申请。意思是争议什么时候发生,什么时候就开始计时了。在一年内申请才会受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