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一年的拖欠农民工工资,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到位。

劳动合同纠纷
2020-04-02 09:12:56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有3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
    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劳动监察投诉;优点:方式简单。缺点:各地执法力度可能不是很大;
    2、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
    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如果是以拖欠工资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优点:除了工资外,还可以主张经济补偿、双倍工资等,并且一般都可以最终解决;缺点:申请劳动仲裁就是打劳动官司,程序稍多,需要专业人士指导。
    3、有欠条的,可以直接起诉到法院,要求支付欠条里的工资数额。
  • 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有欠条,但是拖欠工资快两年已经过了劳动仲裁时效,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一般是不会受理,劳动者有欠条,劳动者应当依法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老板欠你工资,应该打欠条很多人对什么时候该打借条,什么时候该打欠条总是不能准确把握,其实区分两者并不难。欠条和借条至少有两点是不同的:  其一,借条背后一般存在着资金或者实物的流动,但欠条则没有。
    在打借条的时候,出借人“刚刚”、“正在”或者“即将”把物品或者款项交付给借用人,为了确认这个“流动”的事实才用借条加以固定;欠条一般是结算或者证明财产所有与占有的相反状态,也就是所有权人的东西被占有人占有、使用,这种状态在打欠条时早已存在,打欠条的目的就是确认这种状态的存在。
      其二,借条一般都有借期和利息,借条的借期和利息计算的起始点一般是出借日,而欠条虽然也可以约定还期以及在逾期未还的法律后果,但这个日期一般是欠条出具后的某一个时间点。
      实践中把借条写成欠条或者反过来把欠条写成借欠的情况很多,造成文不对题,结果往往给事实的印证,法律关系的认定以及权利人利益的实现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工资欠条的书写需要有以下的内容:第一,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双方身份信息;第二,欠款的数额,用途;第三,是否给付利息;第四,是否约定还款日期;第五,债务人签字确认,并加盖公司公章;第六,书写欠条的时间。
  • 根据我国劳动法,对农民工工资要不到怎么办解答如下:
    1、先理智解决,可集体找领导谈判,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可以找到当地劳动局,实在不行,曝光媒体网络,运用媒体的压力来要薪资,打工不容易,也快过年了,只要能拿到薪资,你可以运用任何手段,怕什么,不用怕,望采纳。
    2、拖欠或克扣劳动报酬或加班工资的,可以按《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3条或《劳动合同法》第85条规定解决。不同的是前者可以直接主张,后者需要劳动部门责令后仍不支付才能主张。  如果你想全面维护你的合法权益,建议你看一下《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和《社会保险法》,你才能知道用人单位到底在那些方面侵犯了你的权益,会使你一生受益。
    3、持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证据,到:
    1.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2.法院直接起诉欠你们工资的人;
    3.直接向当地公安局指控欠你们工资的人“恶意欠薪”。【提醒】注意收集相关证据(证人证言、书证、物证、录音录像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在该修正案的第四十一条修改内容为:在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解读:《劳动法》第九十一条、《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及《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六条均对不支付劳动者报酬的行为,规定了由政府有关部门责令其支付的措施。为了更好地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打击恶意欠薪行为,该修正案将刑事处罚与行政监管措施相衔接,因此刑法增加了二百七十六条,以更有效地预防和惩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从该条修正案的内容来看,构成恶意欠薪罪应符合以下条件:首先,从构成该罪的主体来看,单位和个人都可以成为该罪的犯罪主体。即使在实践中一些按劳务关系处理的争议,即个人恶意拖欠劳动报酬仍可构成犯罪。其次,从主观方面来看,应是主观上有故意不支付的心里状态。若是因客观情况无法支付而导致的拖欠,并不构成犯罪。比如,因经济原因,无力支付。再次,从犯罪的具体表现来看,应有逃避或拒不支付的行为。即有采取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行为。实践中常见的情形有:用人单位承诺高额工资,可工程完工后,却找不到该工程负责人;或有的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因劳动者申请仲裁败诉后,因担心承担责任,便提供虚假文件注销公司;或者有些单位在劳动者胜诉后,通过把公司相关业务的款项不进入公司账户、或在判决生效前转移公司账户资金等手段来拖延或不履行生效判决。该修正案生效后,用人单位的这些行为都可能构成犯罪。最后,必须是数额巨大且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对于构成该罪的具体数额,有待于司法实践或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该政府部门应包括劳动监察、公安机关、法院等政府部门。在实践中,劳动争议涉及的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违法解除的赔偿金以及竞业限制的补偿费用等,从宏观的方面讲,这些都是劳动者在付出劳动时依法应得到的,应属于劳动报酬的范围。但实践中也有不同观点,认为这些不属于劳动报酬,这些只是对劳动者付出劳动的额外补偿。因此,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明确劳动报酬的界限,才有助于该条法规能在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