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你好,我想问问下,我的抵押贷款已经下降了30%,是第一个房子,因为贷款是50,000,现在还在,证银行打电话给我100%的贷款,我付不起?

2020-03-26 01:11:30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首套房是二手房的,过户税费及流程:
    过户二手房需要在不动产开具不动产证明,这是交税的必备材料之一。
    二手房过户需要买卖双方携带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房产地、土地使用证或不动产证原件及复印件到房管局签订买卖合同,然后到地税缴纳契税,最后在不动产登记中心完成过户。
    二手房过户是根据地税指导价收取,按照以下比例:
    90平以下,契税1%,90平以上,契税
    1.5%;
    增值税约
    4.76%,证过2年可减免;
    个人所得税1%,证过5年且是业主唯一住房可减免;
    以上是首套房,二套房面积90平以下,契税仍然1%,90平以上2%,其他一样;
  • 首套房贷怎么办理,  
    一、首套房贷办理需要的申请材料  
    1、房产证  
    2、权利人及配偶的身份证  
    3、权利人及配偶的户口本  
    4、权利人的婚姻证明(结婚证或民政局开具的未婚证明)  
    5、收入证明  
    6、如房产证权利人有未成年儿童,请提供出生证  
    7、如房产内还有银行贷款,请提供原贷款合同及最后一期的银行对帐单  
    8、为提高贷款通过率,请尽量多的提供家庭其他财产证明(如另处房产证、股票、基金、现金存折、车辆行驶证等等)  
    二、首套房贷的办理流程  
    1、借款人贷前填写居民住房抵押申请书。  
    2、银行对借款人的贷款申请、购房合同、协议及有关材料进行审查。  
    3、借款人将抵押房产的产权证书及保险单或有价证券交银行收押。  
    4、借贷双方担保人签订住房抵押贷款合同并进行公证。  
    5、贷款合同签订并经公证后,银行对借贷人的存款和贷款通过转帐方式划入购房合同或协议指定的售房单位或建房单位。  
    6、贷款结清,贷款结清包括正常结清和提前结清两种。  ①正常结清:在贷款到期日(一次性还本付息类)或贷款最后一期(分期偿还类)结清贷款;  ②提前结清:在贷款到期日前,借款人如提前部分或全部结清贷款,须按借款合同约定,提前向银行提出申请,由银行审批后到指定会计柜台进行还款。贷款结清后,借款人应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银行出具的贷款结清凭证领回由银行收押的法律凭证和有关证明文件,并持贷款结清凭证到原抵押登记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注销手续。  相关知识延伸阅读:二手房贷的程序是怎样的  
    1、选择心仪的二手房并确定交易价格,保证该二手房具备上市买卖资格。  
    2、选择一家具备代理按揭贷款资格的金融服务机构为我们的房子进行价值评估。  
    3、购房者提供身份证、户口簿、收入证明、结婚证(如果已婚)、学历证明和购房协议书。  
    4、如果有可能的话,提供一些如汽车、有价证券、其他房产等另外的财产证明会为你的贷款审批带来方便!  
    5、二手房的出售一方应提供房产证、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如果已婚)、夫妻双方的同意出售证明、如果是公房还应提供批准上市的相关证明材料。  
    6、填写二手房按揭申请表后将申请表与所有证明材料上交给银行进行审批。  
    7、通常情况下银行会在几个工作日内对该二手房进行家访和照相存档。  
    8、经过审批手续后银行同意贷款后会通知贷款人并发放贷款承诺书。  
    9、买卖双方办理房产过户手续。  
    10、房产过户后,由卖方执已过户证明文件到银行提取剩余房款。至此,申请二手房贷款的相关程序完成。
  • 商品房买卖合同: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尚未建成或者已经竣工的房屋向社会销售,转移房屋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目前在房地产市场上存在三种《购房合同》:
    一、纸质合同
    这是一种完全纸质打印然后填写的合同,购房者在签订纸质合同前,一定要好仔细研究条款,若实在理解有偏差可以找律师协同,购房者应该主要要求开发商按标准合填写相关内容来签订纸质合同,并约定“商品房预售的,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30天内,由出卖人向房产局申请登记备案。
    ”这是制约开发商备案的较为重要条款,购房者一定要留意。
    二、半网签合同
    合同文体中没有“已备案”水印字样,合同编号为手写非机打的10位阿拉伯数字,没有英文字母。购房者为规避风险,签订合同后,可要求开发商出示《合同备案登记表》,以证明将办理备案;
    三、网签合同
    网签合同文本中,带有“已备案”水印字样,其最大的标志是合同首页有以英文字母e开学头的“合同编号”,字母后为10位机打阿拉伯数字,这种合同签订后,开发商在网上输入合同内容即为备案。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