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酒后开车和酒后开车有什么区别?我的采血报告书是165.6,应该怎么定性?

医疗事故纠纷
2020-02-25 09:16:43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酒驾和醉驾标准主要看血液中的酒精含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毫克,不足80毫克的为酒后驾车,80毫克以上认定为醉酒驾车。
    影响血液中的酒精含量的因素很多,如体重、饮酒量、酒的浓度、饮酒后经过的时间、代谢功能等等。在理论计算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时,全盘考虑各项因素是不可能的,代谢功能是很复杂的问题,因人而异。一般饮酒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在40分钟左右达峰值,在体内的半衰期一般为三小时。一般饮用一两白酒或400毫升啤酒时,要等到3-4小时后可以驾车,大量饮酒酗酒的,应等到15小时到20小时后才能驾车。
    例:设体重75公斤,喝4两50度的白酒时,套入公式:血液酒精含量mg/100ml=(饮酒量(ml)×酒精含量%×114】)÷体重(公斤)
    酒后血液酒精含量峰值=约200毫升×50%×114÷75=
    162.8(mg/100ml)。
    三小时后可衰减到
    81.42mg/100ml,还在醉驾的水平;
    六小时后可衰减到
    40.71mg/100ml,还在酒驾的水平;
    九小时后可衰减到
    20.36mg/100ml,还在酒驾的水平;
    十二小时后可衰减到
    10.2mg/100ml,在酒驾水平之下,这时不再是酒驾的标准了。
    相关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毫克以上不足80毫克的驾驶员即为酒后驾车,80毫克以上认定为醉酒驾车。
  • 酒驾和醉酒驾驶的判定方法是对驾驶人员抽血检测。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醉酒驾车的测试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中规定,该规定指出,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 《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机动车驾驶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饮酒后不准驾驶车辆。
    第二十九条,驾驶非机动车,必须遵守下列规定:醉酒的人不准驾驶。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1条明文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