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两年前买的二手房,已经过了家。 但是,原住宅主有可能和他人发生了借款纠纷,被法院起诉了。 今天我们接到法院的公告说要拍卖我们的房子。 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可以拍卖吗?

拍卖
2020-02-14 16:53:46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如何买法院拍卖的房子?  首先,拍卖的房屋产权要清晰,过户不会有任何问题;  其次,拍卖的价格比较合理,如一些房屋的起拍价仅为市场价的七成至八成,超过起拍价就可成交。  委托拍卖的房屋,拍卖公司首先要对房屋的权属进行严格的审查,然后再同委托人签订《委托拍卖合同》。经拍卖所得的房产办理产权时需提交房屋权属证书,拍卖成交确认书,委托拍卖协议,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委托书。  除此之外,还需要提醒的是委托拍卖的房屋如设有抵押权的,应先注销抵押权;法院委托拍卖的,要提交法院委托拍卖函及协助执行通知书。对于拍卖的房屋,交易手续费需双方缴纳。  消费者竞买时要掌握以下要诀:
    一、了解所竞买房产的权属状况。
    二、了解房屋的面积、结构、配套设施、周围环境。
    三、竞买人可选择两个以上的标的竞拍。
    四、了解拍卖机构能否提供按揭贷款服务。
    五、要反复比较判断该房产的价值,以确定适当的心理价位。
    六、注意选择合法的房地产拍卖机构。
    七、有必要对拍卖房进行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
  • 离婚房屋过户费用如下;
    (1)契税;90平方米以下首次购房的按1%缴纳;90—140平方米按房价
    1.5%缴纳;140平方米以上按房价3%缴纳
    (2)营业税:房屋产权取得满五年的免征,未超过五年的按房价
    5.5%缴纳。
    (3)土地增值税;房屋产权取得满五年的免征,未超过五年的按房价1%缴纳。
    (4)所得税:房屋产权取得满五年的免征,未超过五年的按房价1%或房屋原值—房屋现值差额20%缴纳。(房屋原值一般按上道契税完税额计算)
    (5)房屋交易手续费;按房屋建筑面积6元/平方米交纳。
    (6)房屋产权登记费:
    80.00元。
    (7)房屋评估费;按评估额
    0.5%缴纳。
  • 若遇到不守约定的卖家时,发生房屋过户纠纷怎么处理的问题,应采取如下方式最大限度保护自身利益。
    一、对卖方要求加价或拒绝继续履行合同的事实进行取证。主要有:在中介主持下进行协商,由中介作为第三方证人;对沟通过程进行录音;通过手机短信获取对方违约的信息;向公证处申请证据保全等。
    二、卖方在这一阶段往往会回避磋商,或找各种理由不愿接收买方的购房款。这时,买方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向卖方致函,要求按合同约定履行双方义务。包括要求主动履行付款义务,以防止将来卖方反倒说买方没有按期履约。函件要以特快专递形式邮寄,或委托律师发《律师函》,因此,在签订买卖合同时应注意在合同上约定清楚双方的送达地址。
    三、卖方违约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是拒绝继续履行合同,但未将房屋另售他人,这种情况下卖方往往以家人反对或采取不去银行解押的方式来阻挠合同的履行;另一种情况是卖方直接将房屋另售给出价更高的买家,并办理了过户手续。这两种情况,买方均可向卖方主张违约责任,其损失构成主要包括:双倍定金或者违约金(注意:定金违约金不可并用,只能选择其一,往往取价高者)、买方已经支付的中介费、房屋的差价损失。这两种情况的区别在于,房屋差价损失的确定方式不同。前者因损失并不明确具体,法院可能通过价格评估并取中间值的方式确定;后者因另售的价格明确,法院会直接认定前后交易的差价确定买方的损失。也就是说,买方通过诉讼途径可以弥补因卖方违约所受的损失,而卖方忙活半天所赚取的差价最终会落的一场空。
    四、但诉讼的周期较长,程序复杂,还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成本,不到万不得已,应慎行诉讼。因此,买卖双方都应有尊重合同的意识,合同中应约定较高的违约金并对违约的情形进行明确约定,以增加违约方的成本,这才是对缔约双方进行事前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
  • 法院委托拍卖公司拍卖的房子可以买。强制执行拍卖的房子是经法院裁判后产权相对清晰的房产。按照规定,进入拍卖程序的房产已经解除抵押,产权已经理顺,卷入债务纠纷的可能性很小。
      但应与相关拍卖公司咨询联系,了解拍卖房产的有关信息。  其中需了解确定竞拍标的物产权是否清晰,阅读拍卖公司提供的房产状况说明或评估报告,了解房屋产权的使用年限、面积、周边房源价格等情况。
    了解拍卖物的瑕疵,是否有拖欠水费、电费、物业费、维修基金等情况。  了解房屋是否租赁,如果拍卖前合法租赁,是得到法律保护的,这就是买卖不破租赁。如果没到期的租赁,拍卖后也是要继续履行的。
      法院强制拍卖的房产,过户时需要法院工作人员和竞买所得人带上法院出具的判决书、裁定书、协助执行通知书、拍卖成交确认书以及身份证明等材料办理转移登记手续。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