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我于2010年退休,现在我的工资是2180元。我今年的养老金多高?

2020-02-05 17:32:52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退休工人涨工资规定有3因素:  
    1.退休时上年度省平工资(省平工资每年都在增加,养老金也就逐年水涨船高。所以,退休时间越晚,养老金越多)  
    2.本人缴费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为缴费年限。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越多)  
    3.个人账户储存额(缴费金额越多,养老金越多)。  注意:各地规定会不同,应以参保地的政策为准。  退休工资新规定  基本工资工人按照工人资格定:  随国民经济增长:10年工龄2000元,15年工龄2300元,20年工龄2500元,25年工龄2800元,30年工龄3000元,40年工龄3500。  工龄工资(含工龄):  随着工龄增长,每年30元。工龄工资的实行这不仅是对老工人的照顾问题,更重要的是鼓励终身从是工人,有利于工人队伍的建设和工人队伍的稳定。  工作工资:  所得补贴按照实际按劳取酬原则;主要是鼓励工人多干活,特别是年轻工人精力充沛,他们多劳动多生产,并得到应有的报酬,不仅是心理的安慰,也是对他们的鼓励。  绩效工资:  月份及年奖金(取代职称工资)。这部分奖金,只能占工资的10%左右。大家推荐竞比实绩,每年年奖金,不终身制。每个工人积极努力年年有希望。主要是激励工作出成效,优质优得,不仅要激励多工作,更要激励劳动人民。
  • 依据《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七十七条 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 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社保养老金退休后领取多少是怎么计算的?在公式中,养老金实质是分两部分;
    基础养老金 和 个人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
    属于社会统筹部分,也就是企事业单位,企业缴纳的那一部分,进行社会统筹调配。
    如果是灵活就业人员自己缴纳的(12%+8%)X缴费基数的,那么其中的12%也是计入社会统筹的。
    指数:
    由缴费决定,规定最高是3倍的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最低
    0.6倍的在岗平均工资,
    计发养老金时,是历史缴费指数的平均值
    缴费年数:
    满一年才会计入,采用的是去尾法计算的
    个人养老金:
    个人养老金也就是发工资时,社保扣费中的养老金部分,一般是缴费基数的8%;
    这部分钱是每年计算利息的,社保机构没有明确未来的利率会不会产生变化。
    平均预期年龄和退休年龄:
    平均预期年龄是无意外情况下,人的平均寿命,由国家统计,当前呈现上涨趋势。
    退休年龄是指申请退休的年纪,
    比如预期寿命78,申请退休是65岁,那么就会将个人账户的资金平均分配至13年中进行领取。
    社保养老金的优势:
    社保养老是专款专用的钱,
    社保养老可以最大比例的顺应社会工资增长带来的福利。
    基础养老金部分社会统筹的含义:当年在职者企业缴纳的资金提供给当年领取养老金人员。
  • 退休金发放的标准一般和两个标准关系密切:一个是缴费基数,一个是缴费年限(缴费年限必须在退休前累计缴纳15年方可发放养老金)
    根据最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
    195、55岁为
    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式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
    0.6,高限为3。
    因此,在养老金的两项计算中,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