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我想问一下我爸爸妈妈2019年58岁,家里就我一个闺女,她们何时能够领到独生子女费,一直都没有独生子女证

2020-01-03 06:14:29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对于企业退休人员独生子女费的领取,各个省份、地方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不尽相同。例如山东省的计划生育条例规独生子女父母为企业职工的,退休时由所在单位按照设区的市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三十发给一次性养老补助。更多内容下面   企业退休人员如何领取独生子女费?   一般来说,正常经营企业的退休职工,向所在企业提出;依法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企业的退休职工,向清算组提出;已破产企业、无主管部门困难企业奖励对象及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退休的奖励对象,向本人户籍所在地社区居委会提出。   以下是各地相关法律规定:   
    一、山东省企业退休人员如何领取独生子女费?   根据《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独生子女父母为机关、事业组织职工的,退休后加发本人标准工资百分之五的退休金(退休金为百分之百的不加发),其经费从原渠道列支。独生子女父母为企业职工的,退休时由所在单位按照设区的市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三十发给一次性养老补助。   
    二、北京企业退休人员如何领取独生子女费?   根据《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独生子女父母,女方年满五十五周岁,男方年满六十周岁的,每人享受不少于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   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致使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或者收养子女的,女方年满五十五周岁,男方年满六十周岁的,所在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给予每人不少于5000元的一次性经济帮助。   
    三、广东企业退休人员如何领取独生子女费?   根据《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属于职工和城镇居民的,从发证之日起至子女十四周岁止,每月发给独生子女保健费十元,并可给予适当奖励。独生子女保健费和奖励金由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各负担百分之五十。职工以外的其他人员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解决。对于城镇居民中的独生子女父母,男性满60周岁,女性满55周岁时,按一定标准发放计划生育奖励金。   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后未再生育或者收养子女的夫妻,由人民政府给予一定的扶助金。   
    四、上海企业退休人员如何领取独生子女费?   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根据《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企业、事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公民都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同时,新修订的《奖励补助若干规定》明确规定,有用人单位的,由用人单位支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因此,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   根据《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公民,可以享受以下奖励:   
    (一)在子女年满十六周岁前,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   
    (二)农民在调整自留地和安排宅基地时,其独生子女按两个人计算分配面积;   
    (三)在年老退休时,领取一次性计划生育奖励费。   奖励的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 根据计生条列的解释,独生子女的奖励政策是由父母享受的,因此,在103号令中也是是如此。103号令中的独生子女奖励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房屋补偿,如果房屋是按人口计算合法补偿面积时,拥有独生子女证的父母可以增加一个指标,比如说一家三口每人45平米就是135平米的补偿面积,如果有独生子女证,则增加一个,即4*45=180平米补偿面积。
    但如果是有证,且按证计算的合法面积大于按人口计算的面积时,则不再额外增加独生子女奖励面积,比如刚才的一家三口,如果你有个200平米的产权证,那么合法补偿面积就是200平米,不会再增加45平米。
    另一部分是安置,长沙103号令主要是保障性住房和货币安置,如果有独生子女证,那么此户选择住房的话,可以多分配80平米的保障性住房指标。
    如果不要住房,那么则可以获得
    16.75万货币补贴
  • 办理独生子女证的八条规定

    1、夫妻生育一个孩子后不再生育,并且其子女在十六周岁以内的;
    2、夫妻按有关规定收养一个孩子后不再生育,并且其子女在十六周岁以内的;
    3、夫妻原有两个计划内生育的孩子,其中一个意外死亡,另一个不满十六周岁的;
    4、夫妻丧偶后只有一个不满十六周岁孩子的;
    5、夫妻离婚前生育过一个孩子,离婚时孩子判由本人抚养,并且该孩子不满十六周岁的;
    6、再婚夫妻一方生育过一个孩子,另一方未生育过孩子,现家庭只有这一个不满十六周岁孩子的;
    7、再婚夫妻再婚前双方各生育过一个孩子,其中一个由对方抚养,现家庭只有一个不满十六周岁孩子的;
    8、经过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夫妻放弃生育,且现家庭孩子年龄在十六周岁以内的。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