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你好刑事辩护律师,己方涉及到一起遗产继承纠纷案,二审早已作出了最终判决,可是另一方明确提出再诉,我想问一下这一程序流程合理合法吗?再诉代表什么意思,主审企业是哪级人民检察院,感谢

刑事辩护
2020-01-02 20:45:45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处理遗产继承纠纷:
    一、确定遗产范围 公民死亡后遗留的个人财产转移给他人所有称为继承。由于继承是被继承人个人财产的转移,因此遗产范围必须首先明确。遗产范围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
    (1)公民死亡时,其财产才是遗产。
    (2)死亡公民生前的个人财产是遗产。
    (3)公民死亡时尚存的财产是遗产。
    (4)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是遗产。
    二、区分遗产范围与家庭财产 遗产范围往往与家庭财产混杂在一起,因此要作出正确的区分:
    (1)被继承人的遗产与共同财产的区分,如遗产与夫妻共同财产、遗产与家庭共有财产、被继承人生前所欠的个人债务与家庭共同所欠的债务;
    (2)被继承人的遗产与被继承人的人身权利或身份利益的区分,如遗产与被继承人死亡后其家属
  • 从被继承人死亡那一刻开始,遗产就可以进行继承分割。
    在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分为如下四种:
      
    (1)遗嘱继承,即被继承人在生前订立遗嘱,指定继承人继承自己的遗产。
      
    (2)遗赠,即被继承人生前订立遗嘱,将遗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3)遗赠扶养协议,即被继承人与扶养人订立协议,由扶养人负担被继承人生养死葬的义务,被继承人的全部或部分财产在其死后转归扶养人所有。该方式主要出现在老人无人赡养的情况下。
      
    (4)法定继承,即在上面三种情况都不存在的情况下,法律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的遗产分配顺序。
      如果同时出现2种以上的继承情况,在这4种继承方式中,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最高,其次是遗嘱继承和遗赠,效力最低的是法定继承。
  • 公民继承遗产的程序:

    1.依照继承法规定涉外继承继承公证是指被继承人、继承人、遗产这三个继承法律关系中,有一个以上涉外因素的公证事项。

    2.依照《继承法》第三十六条及司法部的有关规定,下列情况可由有管辖权的公证处为当事人办理继承权公证:

    (1)当事人申请继承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中国公民或外国人在境外的动产;

    (2)当事人申请继承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的动产或不动产;
    (3)当事人申请继承居住在境外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的不动产。

    3.下列情况公证处则不出具继承权公证书,而是根据具体情况为当事人出具与被继承人的亲属关系证明书、结婚证明书或有关当事人的出生证明书,这些证明书发往域外,再按照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或被继承人不动产所在地法律规定继承遗产:

    (1)当事人需要继承中国公民或外国人在境外的不动产;

    (2)当事人需要继承居住在国外的中国公民或外国人在境外的动产;

    (3)当事人需要继承居住在国外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的动产。

    4.申办涉外继承公证,所有继承人均应向同一公证机关提出申请,如果有的当事人在域外或外地工作不能前来的,要办理委托书,委托亲友代为办理,委托书应分别经当地或所在国的公证机关和我驻外使领馆公证、认证当事人在香港的,应由司法部指定的香港律师办理公证,继承人中有人放弃继承权的,应向公证机关提供合格的“放弃继承权声明书”。

    5.已当事人申办涉外继承权公证时,应当填写公证申请表,并提交相应的证件和材料。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