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你好,我一个月工资3000,休息了4-6天,请病假5天,请问工应该怎么算?

2019-12-27 18:15:53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员工病假工资应该是多少?   医疗期的具体计算方法是:自职工病休之日起开始计算,在规定的时间内累计病休时间达到规定医疗期时限的视为医疗期满。连续病休的,其节假日按病休日计算。   员工病假期间的工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本人标准工资的60%支付员工病假工资,但不得低于最低基本工资的80%。   注意:   标准工资和基本工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标准工资包括的工资项目较多,比如奖金、职补啊等等都包括在内。而基本工资就不包括那些名目,基本工资只是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   
    1、患病六个月以内的(疾病休假工资):   ①连续工龄不满二年者,病假工资为前述计算基数的60%;   ②连续工龄满两年不满四年者,病假工资为前述计算基数的70%;   ③连续工龄满四年不满六年者,病假工资为前述计算基数的80%;   ④连续工龄满六年不满八年者,病假工资为前述计算基数的90%;   ⑤连续工龄满八年及八年以上者,病假工资为前述计算基数的100%。   
    2、患病六个月以上(疾病救济费):   ①连续工龄不满一年者,疾病救济费为前述计算基数的40%;   ②连续工龄满一年不满三年者,疾病救济费前述计算基数的50%;   ③连续工龄满三年及三年以上者,疾病救济费前述计算基数的60%。   病假工资的计算,先按休假时间(以6个月)为标准划分,再按职工连续工龄划档。 要了解更多劳动法相关法律经验,请点击:劳动法
  • 病假工资的计算,首先必须确定两个变量,一是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二是病假工资的计算系数。
    1、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一般为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具体根据本地政策执行;
    2、病假工资的计算系数按照医疗期来计算:
    (1)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2)劳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3)医疗期计算应从病休第一天开始,累计计算。
    (4)病休期间,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包括在内。
  • 怎么算病假工资,  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9条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根据《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2007年修改)第21条:“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的,在病休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合同或集体合同的约定支付病假工资。用人单位支付病假工资不得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80%。  根据2008年6月30日发布的《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调整北京市2008年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京劳社资发[2008]129号)第一条的规定,北京市最低工资每小时不低于
    4.6元,每月不低于800元。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8]3号)中的规定,月计薪天数为
    21.75天,因此,北京市最低日工资为
    36.78元,其80%为
    29.42元即病假工资每日不得低于
    29.42元。  相关知识延伸阅读:怎么算加班费  根据《劳动法》第44条、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加班加点的,事后应尽量给予同等时间的补休。确实不能补休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1)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加点)的,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工资。  
    (2)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的,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工资。  
    (3)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工资。  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资。  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其综合计算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按本规定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实行提成工资、包干工资等工资形式的劳动者,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均按照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劳动者加班加点工资的支付办法和标准支付。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