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故意杀人,导致死亡,自首,结果会怎样?

2019-08-22 12:49:57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刑法》不限制对故意杀人罪的减刑,只要符合法定的减刑条件,就会获得减刑。但对于判处死缓的暴力犯罪或者贪污犯有一定的减刑限制。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
      
    (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
      
    (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
    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
  • 根据刑法的规定,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但是,法理上“可以”并不是“应当”,所以,法院也可以不从轻或减轻处罚。而故意杀人罪最高刑是死刑,因此,不能排除法院适用死刑的可能性。
    从行为人连捅5刀的情形来看,行为人的行为显然具有杀人的直接故意,实施杀人行为后,也没有悔罪的表现,如及时救治伤者。因此,自首是否能影响量刑是很难说的。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