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企业未给职工缴纳养老保险 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却无法享受退休金 企业该怎样赔偿职工

劳动合同纠纷
2019-08-05 08:35:30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通常情况养老保险有规定退休年龄,男为60岁,女为55岁,如今新政策规定,女性参保人员在规定的年龄段内可自选退休年龄。这意味着灵活就业的女性可以选择更早退休养老了。  近日,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传来消息,《郑州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从7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规中明确,女性参保人员在规定的年龄段内可自选退休年龄。
      《办法》规定,曾在原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参保缴费10年以上,且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女性参保人员,灵活就业两年以上的,可选择50周岁到55周岁办理退休。  《办法》中明确规定,今后郑州市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只要正常缴费达到缴费年限15年,就可享受到和城镇企业退休职工同等待遇的养老金。
    其缴费比例统一调整为20%,比城镇企业职工缴费比例低8%,但两者的养老金的计发办法是相同的。  其按月领取养老金的条件是: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
    考虑到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时有中断,难以确保本人达到规定退休年龄,因此《办法》规定这类参保人员到达退休年龄后,可自愿申请向后延长缴费年限,最多不超过5年。
  • 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社保养老金退休后领取多少是怎么计算的?在公式中,养老金实质是分两部分;
    基础养老金 和 个人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
    属于社会统筹部分,也就是企事业单位,企业缴纳的那一部分,进行社会统筹调配。
    如果是灵活就业人员自己缴纳的(12%+8%)X缴费基数的,那么其中的12%也是计入社会统筹的。
    指数:
    由缴费决定,规定最高是3倍的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最低
    0.6倍的在岗平均工资,
    计发养老金时,是历史缴费指数的平均值
    缴费年数:
    满一年才会计入,采用的是去尾法计算的
    个人养老金:
    个人养老金也就是发工资时,社保扣费中的养老金部分,一般是缴费基数的8%;
    这部分钱是每年计算利息的,社保机构没有明确未来的利率会不会产生变化。
    平均预期年龄和退休年龄:
    平均预期年龄是无意外情况下,人的平均寿命,由国家统计,当前呈现上涨趋势。
    退休年龄是指申请退休的年纪,
    比如预期寿命78,申请退休是65岁,那么就会将个人账户的资金平均分配至13年中进行领取。
    社保养老金的优势:
    社保养老是专款专用的钱,
    社保养老可以最大比例的顺应社会工资增长带来的福利。
    基础养老金部分社会统筹的含义:当年在职者企业缴纳的资金提供给当年领取养老金人员。
  • 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用人单位缴纳养老保险费,应当按月将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明细情况告知本人。劳动者查询缴费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查询:
    一、查询用人单位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名册和当月缴费票据;
    二、持本人身份证到当地社保大厅企业养老保险经办窗口查询;
    三、登录当地人社局网站查询。《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第六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职工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将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明细情况告知本人。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直接向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
  • 劳动者没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享有以下待遇:
    一、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丧葬费和抚恤金,具体标准由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规定;
    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可以继承。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由全部个人缴费和利息构成;在2006年事情参保的,还有用人单位缴费划入的部分。法律依据《社会保险法》第十四条 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税。个人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第十七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