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您好!非常感谢您能认真阅读并给予专业意见,我的问题如下:A向B借款偿还A原有债务并立下借据但未明确还款期限。当B发现A存在众多债务无法一次性清偿后,决定起诉A,诉求立即还款,并申请财产保全,冻结A之妻子名下一处房产(婚内所有),该房产存在银行抵押贷款,金额不详,也可能作为抵押物进行二次抵押。问:1. B能否请求在A无力以金钱清偿债务情况下,拍卖其房产获得部分债务的偿还,剩余债务再由法院判决或双方约定分期还款?2. A可能存在其他债权人,若其他债权人在B之后起诉A,要求查封相同房产以诉求拍卖后偿还债务。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可能会依据何种顺序来分割该房产?

2019-07-30 18:15:08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我国《民事诉讼法》确立了财产保全制度,旨在防止人恶意转移、隐匿、毁损其所有财产,将来生效裁判能够顺利执行。因此,人为维护自身合法权利,依法可以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
    然而,民事诉讼实践中,存在部分债权人滥用财产保全权利的现象,严重干扰了民事诉讼活动,造成一定的负面社会影响。对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要切实加以解决。  严格条件审查。
    法院要加大对财产保全申请的审查力度,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第九十三条之规定要求债权人提供初步证明材料,对债务人确有转移、隐匿、毁损其所有财产可能的,方可采取保全措施;否则,应驳回债权人的保全申请。
    要建立集体讨论制度,把好财产保全关口,有效避免财产保全权利的滥用。  改进保全方法。坚持债权人与债务人利益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不动产、动产、银行存款的顺序选择使用保全措施,给暂时陷入困境的债务人留出路,尽量不影响其生产经营活动,避免因保全方法不当而造成负面作用。
      完善法律规定。完善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要明确规定财产保全的适用情形,细化具体条件,规定财产保全的实质要件;同时对债权人提供担保的具体要求以及滥用财产保全造成对方损失如何赔偿等问题要作出明确规定,适当提高财产保全“门槛”,增强可操作性,严防当事人滥用保全权利。
  •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当事人申请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只有一个条件,即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对诉讼中的财产保全是否需要提供担保,由人民法院作出决定;若法院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而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那么人民法院将驳回申请人的申请。
  • 债务的保全的类型有两种,一是代位权,二是撤销权。合同法73条规定的是代位权。《合同法》:第七十三条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
  • 交通事故后申请财产保全要注意以下问题:
    1、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交警部门会将肇事车辆暂扣,在交警下达事故责任认定书后,如果肇事方不及时支付赔偿,可以先向法院申请诉前保全该车辆,防止车辆被肇事人提走;
    2、如果有条件,可以在交通事故发生,聘请律师调查肇事人的财产情况,并申请法院予以诉前财产保全。
    3、在提出诉前财产保全时,需要向法院提供与被保全财产数额相当的财产作为担保。
    担保的财产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其他财产,如房屋、车辆等。(担保的财产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其他人的)。
    4、提出诉前财产保全前要大概计算肇事方应当赔偿的数额,避免大幅度超标的保全。
    5、提出诉前财产保全后,要在三十日内向法院起诉,如果到期不起诉,法院会解除保全措施。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