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a 非营利性、非经营性机构或组织或实体,可以成为“侵犯商业秘密罪”中的 被侵犯人吗?

消费者维权
2018-08-16 10:06:31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如何认定的?
    关于损失的计算问题
    中国刑法规定“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才构成犯罪,如何认定“重大损失”、什么是“重大损失”便成为区分罪与非罪的关键。“造成重大损失”是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必备要件。在刑事诉讼中,重大损失一般是指被害人由于犯罪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物质损失,就侵犯商业秘密而言,刑法未对“重大损失”的含义明确界定和说明。在司法实践中,商业秘密的“重大损失”的计算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以商业秘密权利人因侵权行为遭受的损失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商业秘密一旦被泄露,权利人的损失往往是无法弥补的。在刑事审判中普遍认为这种损失应当指实际损失,而实际损失既包括直接损失和权利人必然失去的现实利益。而且侵犯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的损失不能仅仅以数额为标准,应当在重点考虑研制开发成本、利用周期、成熟程度、市场前景等直接因素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如竞争优势地位的丧失、商业信誉的下降等。
    (2)以侵权人因侵权行为获得的利益作为损失。
    这种损失的计算以侵权人未再向他人泄露为前提。对于将商业秘密出卖给他人的,以其出卖收入加上买受人使用后的获利额为损失额;使用商业秘密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以其获得的利润为损失额。在计算侵权人所获得的利润时,不能简单地以销售额为获利额,也不能以已生产的产品总价款乘以平均利润率为获利额。一般情况下,以销售额乘以平均利润率为获利额较为妥当。
    (3)以不低于商业秘密使用许可的合理使用费作为损失。这是一种以正常许可使用的费用推定损失额的计算法,但并不意味着侵权人就此取得了该商业秘密的合法使用权。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这也不是简单地将商业秘密的自身价值等同于损失。商业秘密是无形财产,其与有形财产有重大区别。侵权人使用商业秘密的同时,并没有排斥合法权利人的使用。况且,大多数情况下,侵权人实施盗窃等不法行为取得商业秘密后,不久就被发现、制止,给被害人造成的损失远远小于商业秘密自身的价值。
  •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违反商业秘密保护法规,侵犯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侵犯商业秘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因侵犯商业秘密违法所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3、致使商业秘密权利人破产的;  
    4、其他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形。
  • 侵犯商业秘密的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
    一、直接挖人方法:直接从竞争对手处招聘掌握商业秘密的人员;  第
    二、高价收买手段:以各种形式的好处,诱惑竞争对手的职员出卖公司商业秘密;  第
    三、安插间谍法:派遣自己的人员到竞争对手公司充当间谍,直接从竞争对手获取商业秘密;  第
    四、关系客户收买法:通过竞争对手的合作伙伴,比如原材料或服务的供应商等和竞争对手有生意往来的公司获取商业秘密。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