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事故车,撞人后,有报案,但因害怕,当时不敢去自守,算不算逃逸。

2019-06-27 16:13:49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明知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事故责任,故意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一种违法行为。肇事逃逸的前提是要有交通肇事的行为存在,且行为人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是不会涉及到肇事逃逸的。具体到您的问题,如果真像您所介绍的那样,电动车是自己倒地造成死亡的,与驾驶人的行为没有任何关系的话,那么律师认为驾驶人在该起事故中是没有责任的,自然就谈不上逃逸了。
  • 酒驾肇事逃逸从重处罚,如果构成交通肇事罪,应当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规定的精神并非鼓励肇事人逃逸,而是鼓励逃逸者积极投案。确切地说就是,在交通肇事后,首先鼓励肇事人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并向公安机关报告,从而获得认定为自首并在较大程度上从宽处罚的“宽大处理”,这是法律给肇事人提供的第一次“机会”。
    如果肇事人逃逸,浪费了这次“机会”,法律就鼓励逃逸的肇事人自首,虽然以较重法定刑为基准进行处罚,但仍可通过自首获得一定程度的“宽大处理”,这是法律提供的第二次“机会”。
    如果肇事人再次错失良机,仍没有自动投案,那么,在被查获归案后就没有“自首”这一法定从宽处罚情节;如果案件存在“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节,那等待肇事人的将是更严厉的惩罚。
  • 交通肇事逃逸指的是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明知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事故责任,故意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一种违法行为。交通肇事逃逸分为两种情况,这也是判断是否是肇事逃逸的显著特点:
    1、人和车都在事故发生后离开事故现场;
    2、弃车逃逸,即当事人将车留在现场,人逃离事故现场。
  •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以上说明了事故发生后逃逸的当事人应负全部责任,但是如果事故的认定结果是事故当事人均有过错,在确定过错比例的基础上适当减轻逃逸方的责任。
    如果一方当事人故意破坏、伪装现场、毁灭证据致使交通事故无法认定的,该当事人应当承担全部责任,如果是双方或者多方当事人的共同行为场合,应当由各方当事人均分责任。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