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处于正当防卫被定型敲诈勒索未遂,会判刑吗?

暴力伤害
2019-05-31 15:33:26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敲诈勒索未遂,是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未遂必须符合3个条件;
    (1)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施犯罪;
    (2)犯罪未得逞;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实施敲诈勒索未遂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刑法》第23条第2款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敲诈勒索一万元,支付五千元,五千打欠条,涉嫌敲诈勒索罪,应当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
    根据有关解释,数额较大是指涉案金额2000元至5000元;数额巨大以30000元至100000元为起点;数额特别巨大以300000元至500000元为起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正当防卫要不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民事责任的归责是以过错原则为主,无过错原则与公平原则为例外。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或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而对不法行为人采取的一种防卫措施。
    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正当防卫构成有以下几个条件:
    1、必须是针对不法的侵害行为;
    2、不法侵害行为必须是实际存在的,不是防卫人主观想象或推测的;
    3、不法侵害行为必须是正在进行的;
    4、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共、本人或他人的权益;
    5、正当防卫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实施;
    6、不应超过必要的限度。
    如果没有以上四个条件为前提,就不是正当防卫行为,行为人也不能以此作为抗辩事
    由,行为人应当以自己名义承担民事责任,而不能以正当防卫作为免责抗辩事由,免除该责任。
    侵权责任法》规定,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什么是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所谓必要限度应以制止不法侵害、保护法益的合理需要为标准。
    一方面要分析不法侵害行为的危险程度、主观的心理状态、以及双方的手段、强度、人员多少与强弱、在现场所处的客观环境与形势等;另一方面应权衡防卫行为所保护的法益与所损害的利益之间不能悬殊过大,不能为了保护微小权益而造成不法侵害者重伤或者死亡。
  • 正当防卫必要条件。根据规定,正当防卫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五个要件:  
    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这种不法侵害可能是针对国家、集体的,也可能是针对自然人的;可能是对本人的,也可能是针对他人的;可能是侵害人身权利,也可能是侵害财产或其他权利,只要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行为,即符合本要件。  
    2、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所谓“不法侵害”,指对某种权利或利益的侵害为法律所明文禁止,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其违法的侵害行为。  
    3、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避免危害结果发生,因此,不法侵害必须是正在进行的,而不是尚未开始,或者已实施完毕,或者实施者确已自动停止。否则,就是防卫不适时,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4、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即正当防卫行为不能对没有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第三者(包括不法侵害者的家属)造成损害。  
    5、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正当防卫是有益于社会的合法行为,应受一定限度的制约,即正当防卫应以足以制止不法侵害为限。另一方面,不法侵害往往是突然袭击,防卫人往往没有防备,骤然临之,情况紧急,精神高度紧张。  一般在实施防卫行为的当时很难迅速判明不法侵害的确实意图的危险程度,也没有条件准确选择一种恰当的防卫方式、工具和强度来进行防卫。因此,只要不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都应当属于正当防卫。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