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你好我没离婚在外面有孩子如果男方要起诉我,我是重婚

离婚
2019-04-09 18:40:53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能不能离婚或者是想离婚,需要根据男女双方的具体情况来看,看选择哪种离婚方式,看你们之间是否存在可以判离婚的情形等。离婚有两种方式选择,一种方式是双方协议离婚,协商好双方一起去民政局办理相关离婚手续,这种情况是男女双方都同意离婚;另一种方式是去法院提起诉讼离婚,这种情况适用于一方不同意离婚。
    法院判决离婚的标准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而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是根据男女双方之间的情况来判定的,主要是判定双方之间是否存在家暴、遗弃、虐待、吸毒、赌博、重婚、坐牢、感情不和分居两年以上、难以治愈的身体缺陷或疾病等情形,法院会根据双方的情况来判定。
    如果男女双方之间不存在以上诉讼离婚中视为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那么第一次起诉离婚法院一般不会判决男女双方离婚,需要男女双方第二次诉讼时法院才会判决男女双方离婚,第二次起诉离婚的时间是第一次判决生效后的六个月后。
    当然在这个期间男女双方是可以随时协议离婚的。
  • 没离婚和别人生孩子不一定就构成重婚,重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法律重婚,即有配偶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办理结婚登记的行为;第二种是事实重婚,即有配偶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的行为,这不仅要求当事人之间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而且要求其亲朋好友或者邻居也认为他们是夫妻。除此之外,就不构成重婚罪。至于能否离婚,主要看男方是否同意,如果男方不同意,这种情况法院很难判决离婚,因为男方本身就是受害者。《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 【重婚罪】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婚姻法》第三十二条 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
  • 孩子抚养权:第一,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可予准许。第二,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于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5)父方与母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第三,如果子女是已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父母双方对于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时,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可予准许。父母离婚后,子女随哪方生活,一般是根据;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来决定。《婚姻法》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利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 1、是否构成重婚罪,需要符合下列情形之一:A、无过错方配偶未离婚的情形下,就伪造身份信息再次与第三方结婚登记。B、无过错方配偶未离婚的情形下,与第三方以夫妻名义公开共同居住,构成事实重婚。上述两种情形,均构成重婚罪,提醒一点的是,如果第三方明知无过错方配偶未离婚,仍与其共同骗取婚姻登记机关信任再次登记,或者仍与其以夫妻名义共同居住,则第三方也构成重婚罪。如果当事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且第三方明知其同居或结婚对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配偶,则第三方构成破坏军婚罪。如果当事人的配偶,明知第三方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配偶身份,则亦构成破坏军婚罪。
    2、有配偶者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58条、259条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