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欠钱不还,跟其他人也借钱。都不还,像是骗钱的,诉求还钱

2019-04-06 14:39:21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法律明确规定,欠债人出现这4种行为,已经构成诈骗。
    一、借款人与出借人在借贷前的关系
    一般借贷关系都发生在关系不错、互有往来的亲友之间,借贷通常建立在互相信赖的基础上。而以借贷为名的诈骗往往会发生在双方虽然曾经认识(比如多年未见的小学同学),由于离别多年素未往来,信任基础就非常薄弱,有的甚至是萍水相逢,借款人通过假名字、假地址等等进行诈骗,骗取对方信任,在得到借款后便逃之夭夭。
    二、借款的原因
    一般的借贷关系中,借款人确实遇到了困难,一时无力解决,才向他人借款。以贷款为名义的诈骗采用编造遇到困难,博取他人同情和信任的形式进行借款。
    我们不能认为只要出借人有欺骗的行为就一定会构成诈骗罪
    三、借款人不能归还的原因
    一般的民间借贷不能归还的原因有可能是遇到了借款人意志以外的因素,比如天灾人祸导致的到期无法还款,而以借款为名义的诈骗行为表现为借款人在得到款项后大肆挥霍、携款潜逃或者进行赌博吸毒等非法活动。
    四、借款人的态度
    借款人的态度指的是借款人对不能按期归还的态度,民间借贷案件中借用人会积极争取按期还款,即使不能按期还款,借用人也表现出十足的诚意,不会逃避,想尽办法去凑钱。
    以借贷名义的诈骗行为始终没有归还的意图,也没有还钱的实际行为。换句话说,借款人在借款时就没考虑过要还款,也没有履行还款行为。
  • 民间借贷纠纷,是指借款人与贷款人达成借贷协议,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而产生的纠纷,是一种民事行为。即使在借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欺诈行为,但没有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其本质属民事法律关系,应受民法调整;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在诈骗罪中,行为人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被害人产生错觉而“自愿”交出财物,从而取得他人财物。两者的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定:
    一是看借款人与贷借人在借贷时的相互关系:一般民间借贷关系多发生在相互了解、相互往来的亲友之间,借贷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
    而诈骗则往往发生在双方当事人相识不久,采取欺骗的手段骗取对方的信任。
    二是看发生借贷关系的原因:正常的借贷关系中,借款人确实遇到了困难,一时无力解决,才向他人借贷。
    而以借贷为名实行诈骗的,则往往是编造虚假的困难事实,或以高利息等利益为诱惑,骗取他人同情或信任。
    三是看借款人是否愿意归还及不能按期归还的原因:正当的借贷关系,借用人并不否认借贷关系,并表示设法归还。
    即使不能按期归还,往往是因为遇到了不以其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困难。而以借贷为名诈骗财物,则往往表现为携款潜逃,或是大肆挥霍或赌博,根本不想到归还。

  • 1、对于到期欠债不还的,建议尽快向法院起诉要求还款,一旦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丧失胜诉权
    2、胜诉之后,如果对方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3、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后,会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
    4、另外他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他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他会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并被限制高消费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会被司法拘留
    5、有能力而拒不执行的情况下,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6、《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款。
  • 根据我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个人之间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受法律保护。因为你们自己的原因,到期偿还不了债务,对方可以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您们偿还。经胜诉并且过了最后还款期限,你们仍未还清的话,对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但是,如果您们没有任何资金,也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的话,法院也可能执行不到位,只能等到你们有钱的时候再给。如果你们因为客观没钱导致欠钱不还,不存在任何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行为,那么仅仅是民事纠纷,不涉及相关刑事犯罪问题。
    以上建议供您参考。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