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一位患有精神病患者,女,间接性犯病,在九月二十三日因家里无人,自己带着一根棒球棒去邻居家,将一名患有脑血栓患者头部重伤打死,事发当日被本镇派出所带走,患者去看守所一直处于绝食状态一个多月,期间看守所也没和家属沟通咨询,导致患者入院后才和家属联系,让家属去面谈,看守所的领导和医院的大夫给家属做思想工作,让家属签字取保候审,不签字不让见患者,后来家属没签字返回家中,回来的当日午夜十二点半,当地派出所接到看守所电话后让患者家属马上回医院,才见到患者,患者是处于昏迷状态,然后院方和看守所还是让取保候审签字,家属还是没签字回到家中,刚到家里不到两个小时患者死亡,想通过律师咨询一下这个事情怎么处理,谢谢

刑事辩护
2019-03-27 13:26:52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 取保候审是一种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犯罪侦查期间(包括侦查期间和逮捕后的羁押期间)犯罪嫌疑人没有必要采取羁押的,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取保候审后,要求犯罪嫌疑人不能离开指定地点(比如不能离开所居住的城市)。
    取保候审后,至于判刑不判刑的问题是要依据检察院提起公诉现有证据材料能不能证明你有罪,法院采信有罪则判刑,法院采信无罪,或者罪刑较轻则不判刑,和取保候审无关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活动中的强制措施,与释放不释放无关,如果取保候审期间有违法活动存在,执行机关有权撤销取保候审改为羁押状态。
    如果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法活动,则就等待公安机关侦查后移送检察院公诉,当然期间内可能会因为证据不足撤销案件,也可能会最后提起公诉的。
  • 律师作为辩护人可以向办案部门申请为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但是申请书必须要加盖律师事务所公章。因为律师是在履行职务,而非是律师的个人行为。取保候审申请成功后,公安局放人时是通知律师还是家人没有具体规定,通常情况下,律师申请的取保候审,办案机关会通知律师,然后,有律师转告当事人家属。
    但是,实践忠中,办理取保候审的手续的保证金或者保人是当事人家属办理。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