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交通事故对方全责,手臂9级伤残,头部十级伤残,误工期9个月,住院期60天,请问能赔偿多少钱

2019-03-13 13:43:34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有关伤者的赔偿 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营养费,如果构成伤残,还可以主张残疾赔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二次手术费 鉴定费车辆损失费等损失 有关死者的赔偿 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误工损失和精神赔偿等。交通事故死亡死亡赔偿金=该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X20;年丧葬费=该省在岗职工月工资 X 6;被抚养人生活费=孩子计算到18岁成年、70岁老人计算5年、每年标准为该省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老人要看在那里生活,如果是农村生活,那就参照农村消费性支出);精神抚慰金=5-8w。
    交通费、住宿费 停尸费、运尸费、整容费、法医鉴定费等等其他项目
  • 保险公司赔偿后,不足部分,由自己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总的赔偿额参考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七条 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第十八条 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不得让与或者继承。但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或者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除外。
      第十九条 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
    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
    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 赔偿的项目及标准是: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费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
    护理费: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住院伙食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伤残等级,按照所在省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人均纯收入,按20年根据伤残等级比例计算。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
    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18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20年。
    但60周岁以上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 交通事故中的伤残等级分为了十级,其中第十级伤残算是最轻的,但是也会对受伤者的生活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是很重要的哦。本文就这个问题为大家做具体解答。
    1、 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
    a. 神经功能障碍,日常活动能力轻度受限;
    b. 外伤性癫痫,药物能够控制,但遗留脑电图中度以上改变;
    c. 轻度失语或构音障碍;
    d. 单侧轻度面瘫,难以恢复;
    e. 轻度不自主运动或共济失调;
    f. 斜视、复视、视错觉、眼球震颤等视觉障碍;
    g. 半身或偏身型浅感觉分离性缺失;
    h. 一肢体完全性感觉缺失
    i. 节段性完全性感觉缺失;
    j. 影响阴茎勃起功能。
    2 、头面部损伤致:
    a. 一眼低视力1级;
    b. 一侧眼睑下垂或畸形;
    c. 一眼视野中度缺损(直径小于60°);
    d. 泪小管损伤,遗留溢泪症状;
    e. 眼内异物存留;
    f. 外伤性白内障;
    g.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或耳漏;
    h. 上颌骨、下颌骨缺损,牙齿脱落4枚以上;
    i. 口腔损伤,牙齿脱落8枚以上;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