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我想问一下,故意损坏他人财务案件,原告已经撤诉了,应该是立案了,双方私下和解了,刑事案件的程序是什么,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刑事辩护
2019-03-11 13:40:35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要分两种情况:  
    1、在上诉期限内提出撤诉的,法院会准许。  
    2、在上诉期满后提出撤诉的,法院应当进行审查。然后根据情况依法作出是否准许撤诉的决定。  《最高法院关于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2》  第三百零四条上诉人在上诉期限内要求撤回上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第三百零五条上诉人在上诉期满后要求撤回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审查。经审查,认为原判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准许撤回上诉;认为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将无罪判为有罪、轻罪重判等的,应当不予准许,继续按照上诉案件审理。  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被告人提出上诉,在第二审开庭后宣告裁判前申请撤回上诉的,应当不予准许,继续按照上诉案件审理。
  • 轻微刑事案件和解的程序如下: 根据《刑事和解暂行规定》,对于未在侦查阶段达成刑事和解的案件,审查批捕阶段在受理案件一日内,审查起诉阶段在受理案件三日内,填写《刑事和解告知书》,告知当事人征求双方意见。对犯罪情节较轻或刑事自诉案件,不再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经过刑事和解或社区矫正了结;对已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则尽快退出诉讼程序。
    同时,对在侦查阶段达成和解的案件,符合撤案条件的,建议公安机关撤案;不符合撤案条件的,建议直接移送审查起诉,使案件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妥善处理。
  • 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它行政执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首次明确将立案监督与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刑事判决、裁定监督和执行监督并列,作为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的重要职责之一。所谓立案监督,就是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由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的,对刑事案件立案实行诉讼监督的法律监督方式。  通过立案监督,可以保障法律能够得到及时、统
    一、正确实施,依法纠正和防止公安机关有案不立或者以罚代刑的现象,使犯罪分子受到刑事追究,从而促进司法公正,维护法律尊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8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可以向当地检察院控告,由检察机关根据受害人提供的有关材料,再进行必要的调查后依法监督公安机关进行刑事立案处理。

  • 1、办理撤诉手续一般比较简单:在立案到判决或者裁定前的诉讼过程中,原告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经审查没有不予撤诉的理由后就可以撤诉。
    2、一经撤诉,诉讼程序就终止了。
    3、法院需要审查原告是真的自愿撤诉还是屈服于外界压力及其它事项来决定是否批准撤诉申请。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