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您好!我与前男友分手后,因为拒绝和好。前男友骚扰威胁辱骂我和家人两个月了,盗取我微信和扣扣后,群发消息和邮件给我同学和家人对我进行人身攻击和侮辱在我学校贴吧发帖骂我,利用网络毁我名誉。公开我身份证信息和学生证信息。群发消息打上我照片诽谤我借了他5000,诽谤我借钱不还,出轨偷人,对我进行辱骂恐吓。骚扰我朋友和家人,在我空间泄漏曾经在一起的私密照片和床照,发短信(内含曾经在一起的床照)给我家人和朋友我进行人身攻击,逼迫我给他八千块钱。盗取我微信后冒充我与同学聊天,私自删改我空间内容和朋友圈,内容极其恶劣和侮辱人。我想告他!

名誉毁谤
2019-02-10 12:52:00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根据上述规定,多次发信息辱骂他人,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是属于违法行为,要受到治安行政处罚的。
  •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有: 
    1.侮辱行为  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漫画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的表现形式有:
    (1)以口头语言或动作(非暴力)侮辱他人。
    (2)以暴力的方式侮辱他人。
    (3)以书面语言的形式侮辱他人。  
    2.诽谤行为  诽谤,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散布虚假事实,贬损他人名誉的行为。所谓“故意”,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明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构的,不存在的,但因可以达到贬损他人名誉而仍然散布的行为;所谓“过失”,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不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假的,但因可以达到攻击目的而贬损他人名誉或因好奇而散布、传播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不是虚假的,散布这些事实涉及隐私,其目的是为了贬损其名誉的,亦可因泄漏个人隐私贬损他人名誉而承担侵权责任。  诽谤的表现形式有:
    (1)语言诽谤。如通过口头语言将捏造的事实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誉受损。
    (2)文字、漫画诽谤。如通过撰写文章或绘制漫画,捏造事实并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誉受损。  
    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
  • 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人格尊严,破坏他人名誉,造成他人自杀的严重后果,行为人就触犯了《刑法》第246条之规定,涉嫌侮辱罪,依法应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如果是捏造并散步虚假的事实,贬损他人人格尊严、诋毁他人名誉,造成了他人自杀的严重后果,行为人则也触犯了《刑法》第246条之规定,涉嫌诽谤罪,依法也要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法律链接:《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 侮辱罪在客观方面首先要求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侮辱他人。其次,侮辱必须是公然进行的,再次。侮辱必须是针对特定的目标和对象进行的。   诽谤罪在客观方面首先要求行为人实施了捏造事实的行为,其次则要求散步捏造的事实,即将所捏造的虚假的足以伤害他人人格和名誉的虚假事实在社会上广为传播,使公众广为周知。再次,诽谤的对象也必须是特定的。   这两种犯罪所侵犯的客体,都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1)侮辱不是用捏造的方式进行,而诽谤则必须是捏造事实。
    (2)侮辱含暴力侮辱行为,而诽谤则不使用暴力手段;
    (3)侮辱往往是当着被害人的面进行的,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的。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