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我这也是民间借款,一审我胜了,二审维持原判,执行局也找了,给个还款日期,到期了被告不还,下一步我该怎么办?

2019-01-27 11:52:27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人民法院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应当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具有给付内容的下列文书:
      l、人民法院民事、行政判决、裁定书,民事调解书,行政赔偿判决、调解书,民事制裁决定,支付令,以及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
      
    2、依法应由人民法院执行的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处理决定;
      
    3、我国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和调解书;
      
    4、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关于追偿债款、物品的债权文书;
      
    5、经人民法院裁定承认其效力的外国法院以及台湾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以及国外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
      
    6、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
  • 需要具体分析,举个例子,没写借条也没约定还款日期的,对于诉讼时效计算无特别规定,还是按照以下的方式确定时效:
    1、债权人主张还款的,就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期间为期两年。比如债权人要求一个月内还钱,那就是一个月后的第二日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2、债务人拒绝还钱的,从债务人明确表示不履行还款义务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期间为期两年。比如债权人要求一个月内还钱,那就是一个月后的第二日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另外,即使双方没签订借条,但是债权人也可以根据没约定还款期限,随时请求债务人还款。
  • 哪些借款行为可以被认定为诈骗呢?一是借款人在借款前有无实际偿还能力。
      借款人借款前的实际财务状况是判断其是否具有诈骗故意的基础事实,因此在借贷型诈骗案件中,对借款人有无实际偿还能力的证据审查是非常重要的。
    要多方调取借款人的存款、股票、投资股份、固定资产(房产、汽车)等方面的证据,证实其在诈骗前是否已经失去了偿还能力。
    二是借款人所借款项的实际用途。
      借款人所借款项的实际用途也是查明借款人是否具有诈骗故意的重要方面,通常借款人都会辩解称将款项用于正常经营、投资等,必须结合在案证据进行审查,同时这也是案件取证的重点和难点,许多案件无法定性为诈骗,究其原因就是未查清款项的实际用途。
    因此必须针对借款人对于所借款项的去向予以查明,查明借款人的辩解是否真实。
    三是借款人借款后的实际表现。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