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单位不安排工作发生劳动纠纷,申诉劳动仲裁,劳动仲裁经质证、审理查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裁决单位安排劳动者工作;单位不服仲裁裁决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撤销劳动争议《仲裁书》”,法院在审理查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以单位向法院提起诉讼是已明确提出双方终止劳动关系,判决终止双方劳动好关系。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仲裁
2019-01-20 12:14:46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不服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向法院起诉:除劳动争议外,仲裁和法院诉讼是相互排斥的。达成了有效的仲裁协议之后,当事人再去法院
    提起诉讼,法院是不会受理的。同时,案子经仲裁审理以后作出的裁决是终局的,不能再向法院起诉或者提起上诉,也不能要求再次仲裁。
    这就是仲裁制度中的“一裁终局制”。如果一方不自觉履行裁决,对方可以申请执行仲裁裁决。但要注意,仲裁是民间性质的,所以当事人不能向仲裁委员会申请执行仲裁裁决,而必须向有管辖权的法院,即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财产所在地法院提出申请,由法院来强制执行仲裁裁决。
    另外,仲裁中的财产保全也是由有关法院,即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被申请保全的财产所在地的基层法院裁定执行的。
  • 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   申请的期限为: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为一年,双方是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6个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人民法院执行生效法律文书,一般应当在   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执行结案,但中止执行的期间应当扣除。
    中止执   行的情况依《民事诉讼法》第234条第1款第5项规定作出裁定,包括   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等5种情形。   如果你申请强制执行已经立案,法院依法应在6个月内执行结案。
      上述《规定》还明确了上级人民法院依法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执行结案的,应当制作裁定、决定、通知而不制作的,或应当依法实施具体执行行为而不实施的,应当督促下级法院限期执行,及时作出有关裁定等法律文书,或采取相应措施。
      也就是说如果你申请的强制执行已经立案,那么你可依法向上级人民法院请求其督促一审法院尽快执行。   但是如果你的申请强制执行没有立案,那么请再次与强制执行庭交涉,尽快立案。
  •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   
    (一)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   
    (二)被申请人没有得到指定仲裁员或者进行仲裁程序的通知,或者由于其他不属于被申请人负责的原因未能陈述意见的;   
    (三)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与仲裁规则不符的;   
    (四)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 如果该仲裁员影响裁决的公正,你必须有相关证据支持。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除外。 仲裁作出之日起仲裁生效。
  • 申请人直接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填写书面劳动仲裁撤销申请即可,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四十一条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
    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第四十二条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  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  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
    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  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第四十三条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