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2000年租赁出去的7亩土地,租赁合同上没有规定使用期限,有合同日期,像这一种情况,还又可能把土地收还回来吗,麻烦您回答,谢谢了

2019-01-15 21:14:59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根据土地管理法和物权法等相关规定,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而商品楼建设用地属于城市土地,因此商品房土地的所有权是国家的,开发商或业主只享有土地的使用权,其使用期限是七十年,到期可以续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十二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  
    (一)居住用地七十年;  
    (二)工业用地五十年;  
    (三)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  
    (四)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十年;  
    (五)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 土地租赁权是土地承租人按期向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支付租金而取得的一定期限内对土地使用、收益的土地他项权利。土地租赁权是指通过契约从土地所有权人或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处获得的土地占有权、狭义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和部分收益权。
    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相比少了一项处分权。主要包括土地转租、农村土地转包、城市土地出租。可分为有期限的或无期限的土地租赁权。  1)土地租赁权的基本内容。土地租赁是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在保留土地合法使用权的条件下,承租权人在一定期限内以支付租金为代价对土地进行使用和收益,因此,土地承租权人享有租用土地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
    土地承租权人不享有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无权行使转让或者抵押等处分权。依《合同法》第224条的规定,经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同意,土地承租权人可以将之转租,转租期限不得超过承租期限。
      2)土地承租期间新增建筑物的归属  按照房屋所有权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主体统一的原则,确定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所有权归属。租赁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投资建造的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依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主体统一和“房地一致”的原则,其所有权归属于该租赁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
    这两者的区别应予以注意。  3)土地承租期间使用权转移对承租权的效果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将其权利出租后,在租赁期内又将其权利转让、抵押的,仍需保护原承租人的利益,维护原租赁合同的效力
      4)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  参照《合同法》第230条的规定,确认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法律为保护承租人的权益,赋予其此种特权。因租赁合同为持续性合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承租人对土地进行了一定的投资,故需要对租赁物长期使用和收益。
    对此,法律应当加以特殊保护,以鼓励承租人进行投资,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5)出租人的交付义务  出租人依约应将土地的占有和使用提供给土地承租权人而未按期提供,但尚未造成土地租赁合同提前终止的,出租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由此造成土地承租权人损失的,应负赔偿责任。
      6)承租人的租金义务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以向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支付一定数额的租金为代价,根据租赁合同对租金支付方式、数额、期限的约定,土地承租人负有按约定支付租金的义务。
    土地承租人不缴纳、不足额缴纳租金或者不按期缴纳租金,未达法定期限,没有被收回土地承租权的,土地承租权人应当支付违约金,承担违约责任。  7)承租人遵守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义务  《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第2l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出租后,承租人应遵守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不得随意改变原有的土地用途;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合同规定用途内容的,必须征得出租人的同意,并依法经过审批,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调整出让金,办理登记手续。
  • 第二百一十五条 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的,视为不定期租赁。
    第二百一十六条 出租人应当按照约定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并在租赁期间保持租赁物符合约定的用途。
    第二百一十七条 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方法使用租赁物。对租赁物的使用方法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 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应当按照租赁物的性质使用。
    第二百一十八条 承租人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耗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二百一十九条 承租人未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失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 现在,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土地的租赁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不同的是,由于农村地区的法治推及程度还较低,许多的农民在签订租赁合同时出现盲区,比如土地租赁合同的最长期限,很多人并不太了解,甚至有这块土地是我的,我想出租多久就出租多久的想法,其实那是错误的,我国在法律中是有明文就租赁的最长期限作出规定的。  首先,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我国土地租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方式。  一是国有土地租赁;二是土地使用权出租。两者主要有三处不同:  
    1、所处的土地市场不同。国有土地租赁属于土地一级市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属于土地二级或者三级市场。  
    2、法律关系主体不同。国有土地租赁的主体是土地所有者与土地使用者。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是在土地使用者之间进行。  
    3、土地使用者的权益不同。 其次,我国法律对土地的使用年限有明确的规定:  
    1、居住用地70年; 
    2、工业用地50年;  
    3、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年限为50年;  
    4、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  
    5、储用地50年;  
    6、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第三,我国法律规定,国有土地租赁的年限不得高于同一用途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 同时,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的规定: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即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地出租,但即使是自己的土地,订立租赁合同的期限不能超过二十年,虽然在土地租赁合同最长期限方面我们国家是有明文规定不能超过二十年限的,而超过部分将视为无效,但是可以在期满过后再次租让土地。意思是在租赁期间届满,当事人可以续订租赁合同,但约定的租赁期限自续订之日起不得超过二十年。  最后,在土地政策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如进行较大的土地租赁时,建议先到土地部门咨询详细情况,避免出现租赁违法的现象。而当出现租赁纠纷时可以先和对方协商,协商仍不能解决的,就只能通过积极应诉来处理纠纷。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