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律师你好,我的车在保修期内,出现变速箱漏油的问题,这原本属于4s和厂家免费保修的,但4s店放出我的车的变速箱油看了之后,说我的油不是原厂变速箱油拒绝免费保修。我投诉到厂家,厂家同意4s店的做法也拒绝保修。但我从提车到现在除了在4s进行正常的发动机保养换油之外,从来没有换过变速箱油,我也没有在外面更换过。后来我在4s店的工作时间去他们车间,让他们的技术师傅给我放变速箱油出来和原厂的变速箱油进行了对比,他们的师傅给了我肯定的答复,放出来的油不是原厂变速箱油,整个放油和对话过程我都有录像和录音。我现在已经起诉4s和汽车厂家,以4s店的工作技师在工作时间工作车间做了肯定的判断说我的车变速箱油不是原厂油为证据,状告两被告售假,参杂,以次充好等过错行为造成了我的车变速箱发生漏油问题。要求两被告以汽车三包政策承担保修期内免费维修漏油问题,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免费换回原厂变速箱油,延保汽车动力总成8年或16万公里 ,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售假,参杂,以次充好等过错给予我惩罚性赔偿,并且在我车辆维修,起诉期间造成无车用而租车代步每天180元损失作出赔偿。请问这几项的诉求法院是否给予支持。我主张的不是原厂油的证

消费者维权
2018-12-16 10:58:06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正规的汽车修理厂接受维修车辆,都有一些必要的手续,拟订维修合同,让车主认可并签名就是其中之一。不少车主往往不仔细看清其中内容,盲目签字,以致事后引起纠纷。所以车主对维修合同应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维修合同的内容维修合同的内容有:
    1.送承修双方单位的名称,车主姓名、联系方式、合同编号。
    2.车型、牌照号、发动机及底盘号。
    3.维修项目,预计费用。
    4.合同签订的日期及地点,送修和交车的日期、地点和方式。
    5.送修方提供材料的数量质量、验收的方式、使用保证期。
    6.结算办法及期限、违约责任和赔偿金额,解决合同纠纷的方式。
    7.双方商定的其他条款等。  双方的相关义务送修方的义务包括:按规定时间送修和接收车辆,提供车辆真实情况(包括技术资料和车辆档案)、按期限交纳维修费用。  承修方的义务包括:按时交付修好的车辆,按车型的修理技术标准修复车辆,修竣后提供合格证,同时建立维修技术档案,并交待有关注意事项,收取维修及配件的费用,并向送修方提供所耗工时、材料的明细表。  双方的违约责任:
    1.送修方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送修车辆,承修方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交付竣工车辆,应按合同规定支付对方违约金
    2.送修方不按合同规定支付维修费用,向应付费之日起的承修方交付滞纳金。
    3.承修方交付的修复车辆不符合质量要求,送修方可以要求返修并赔偿损失。
    4.送修方不按合同期验收接车,应支付保管费和自然损伤修复费。
    5.送修方中途变更修理项目,造成承修方损失,应赔偿。
    6.在履行合同发生纠纷时,由维修行业管理处或经济合同仲裁部门仲裁,也可直接向当地法院起诉。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三包和双罚有哪些:  
    1、对国家规定或经营者与消费者约定包修、包换、包退的商品,经营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或退货。  在保修期内两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经营者应当负责更换或退货。对包修、包换、包退的大件商品,消费者要求经营者修理、更换、退货的,经营者应当承担运输等合理费用。  依法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消费者要求退货的,经营者应当负责退货。  
    2、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 消费者投诉,是指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经营者之间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后,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调解,要求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行为。  向消费者协会、行政机关投诉或申诉的有效时间,法律、法规已作具体规定,即在发生争议后2年内。但是,消费者如何与商店发生争议后,应及时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不要拖得时间太长,因为,时间一长便可能发生证据丢失的情况。另外,一些不宜存放的商品,时间长了,很难鉴别其质量问题。特别是实行“三包”的商品,一旦过了“三包”期会增加解决争议的难度。所以一旦发生消费争议,消费者应及时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一、投诉要及时:  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其权益受到损害时,应及时向所在地的受理产品质量问题部门投诉。及时投诉有利于正确判断商品损坏程度与正常磨损的区别,能够比较准确地说明情况,特别是有关服务质量等问题尤其重要。  
    二、要实事求是:  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时,无论与责任人--生产单位或销售、经营者进行协商,或向受理产品质量问题部门投诉,应实事求是说明或写明情况,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不隐瞒事实真相。  
    三、要求和意见要合理合法:投诉理由要正当,符合《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因而,消费者要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正确使用法律武器,依法要求退换或索赔,便于公正、准确、迅速解决问题。  
    四、材料要完备:  投诉时向受理部门写出文字材料,提供购货时的发票或售货凭证。文字材料应注明购货或接受服务的年月日,与购货或接受服务的项目;写明投诉人和被投诉人的姓名、地址、邮码、单位名称、联系人姓名;写明受损害的事实,所购商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价格、生产单位及与责任人交涉的经过。投诉服务质量时,也应写明责任人姓名(或营业证号)。投诉要举出旁证材料,如购物发票等,最好保留原件,提交复印件。注意,不要邮寄票证、单据及实样,以防丢失。  
    五、证据要确凿:  
    (1)提供有关产品造成损害的证据:提供有关产品造成人身伤害、残疾或死亡的医生诊断证明,为治疗伤痛、疾病所支付的医疗费、误工费、生活补助费等费用的单据,为安葬死者支付的丧葬费单据等,只有提供充分证明损害事实发生,才能获得赔偿。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一条 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
    第三条 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应当遵守本法;本法未作规定的,应当遵守其他有关 法律、法规。
    第四条 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 国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国家采取措施,保障消费者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祖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鼓励、支持一切组织和个人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做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宣传,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