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请问,骑摩托车酒驾被抓后取保候审,然后通知没去受理,过后去投案自首会有什么后果?

刑事辩护
2018-12-04 18:05:10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酒驾除了承担法律责任之外还有什么后果?如果酒驾,出国签证肯定没戏;出了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不予赔偿;不能报考国家公务员和参加司法考试等,下面就由法律快车的编辑为您介绍。   
    (一)涉酒驾驶除了要承担法律责任之外,还有很多要驾驶人承担的后果。如   
    1、出国签证肯定没戏;   
    2、出了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不予赔偿;   
    3、不能报考国家公务员和参加司法考试;   
    4、用人单位可以解除用工合同,无需支付补偿金;   
    5、想当兵,政审将通不过;   
    6、如果你想开公司,可能领不了营业执照。   因此提醒驾驶人:为自己,更为家人,请远离酒驾。   
    (二)酒后和醉酒驾车酒精测试的判定标准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中规定,驾驶人员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并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小于80毫克为饮酒后驾车;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毫克为醉酒驾车。   很多人可能想知道,这大概喝多少酒会达到这个标准?有关专家根据标准大体估算了一下:20mg/100ml大致相当于一杯啤酒;80mg/100ml,则相当于3两低度白酒或者2瓶啤酒;100mg/100ml,大致相当于半斤低度白酒或者3瓶啤酒。   落实到具体的白酒酒精度数,如果人体中每百毫升血液中含到100毫克酒精,不同的酒类的量化分别是:0度白酒约50克;60度白酒约75克;50度白酒约100克;40度白酒约150克,也就是一口杯的量;日本清酒约500克;红酒约600克;啤酒约3瓶或者6个易拉罐。
  • 取保候审以后,应当配合司法机关办理案件,应当做到随传随到接受讯问。如果涉嫌犯罪,应当审判。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酒驾只是违反了交通法规,只受行政处罚,不存在取保候审的问题。
    如果是醉驾,一律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醉驾取保候审后一是要遵守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二是司法部门会根据法律诉讼程序对被告人进行处罚。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