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我是公交车驾驶员,对方是私车,由于私车变道追尾挂破右后视镜,其实是私车全责,但私车有关系交警判同等责任,说是相互对赔,我的车损100元,私车车损980元,请问我该怎么赔,我们公交车没买交强险!谢谢!急!!!!!!

妇幼权益
2018-11-20 12:54:06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一:对于任何机动车要挂牌,车辆要年验,要上路行驶,交强险是一种强制性的,必须要购买的保险;它是一种机动车在路上行车的保护伞,一旦自己的车子发生了交通事故,无论是驾驶人是否要担负责任,也无论是要担负什么责任,都要对别外一方所造成的的损失,所发生 死亡伤残,医疗费用,财产损失承担在交强险限额内的赔偿责任。
    二:交强险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在发生了事故后,反而对自己的车辆和人员在产生了的上述的后果,还不承担赔偿责任;换句话说,交强险是给事故的作用就是为对方而买的,是为对方的损失在交强险限额内买单的。在现今执行限额赔偿的标准是: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2008年2月1日后)   
      
    1. 机动车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有责任的赔偿限额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0,000元人民币   
      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0,000元人民币   
      财产损失赔偿限额:2,000元人民币   
      
    2. 机动车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赔偿限额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000元人民币  
      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000元人民币  
      财产损失赔偿限额:1,00元人民币
  • 没投交强险肇事方怎么赔付,  
    一、没投交强险肇事方怎么赔付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针对没有投保交强险的车辆,也有相关的赔偿责任认定:不投交强险,不论车辆是否在事故中存在责任,车主都得出一笔赔偿金,数额最高达到
    12.2万元(即交强险最高赔付额)。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作为我国以法律形式要求在中国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的所有人、管理人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投保的保险,具有法定强制性。从立法本意来看,投保交强险也是机动车辆所有人、管理人应尽的法定义务。
  • 交强险理赔如何办理,  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应由被保险人向保险人申请赔偿保险金。保险人应当自收到赔偿申请之日起1个工作日内,以索赔须知的方式书面告知被保险人需要向保险公司提供的与赔偿有关的证明和资料。保险人应当自收到被保险人提供的证明和资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是否属于保险责任作出核定,并将结果通知被保险人;对不属于保险责任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在与被保险人达成赔偿协议后10个工作日内赔偿保险金。  进行交强险理赔的原则是交强险先行,商业险补充对于交强险保额不足的情况,保监会财产险有关人士明确指出:“交强险是对第三者造成损失的赔偿,在事故发生过程中,将实行交强险先行,商业三责险补充的原则。”这也就意味着,在发生涉及第三者的交通事故时,交强险将先赔付,额度不够的,商业险再根据责任认定进行赔付。  办理交强险理赔需提交7项材料:  
    1、交强险的保险单;  
    2、被保险人出具的索赔申请书;  
    3、被保险人和受害人的有效身份证明、被保险机动车行驶证和驾驶人的驾驶证;  
    4、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事故证明,或者人民法院等机构出具的有关法律文书及其他证明;  
    5、被保险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选择自行协商方式处理交通事故的,应当提供依照《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规定的记录交通事故情况的协议书;  
    6、受害人财产损失程度证明、人身伤残程度证明、相关医疗证明以及有关损失清单和费用单据;  
    7、其他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的证明和资料。  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的规定,下列损失和费用,交强险不负责赔偿和垫付:  
    (一)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交通事故的损失;  
    (二)被保险人所有的财产及被保险机动车上的财产遭受的损失;  
    (三)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使受害人停业、停驶、停电、停水、停气、停产、通讯或者网络中断、数据丢失、电压变化等造成的损失以及受害人财产因市场价格变动造成的贬值、修理后因价值降低造成的损失等其他各种间接损失;  
    (四)因交通事故产生的仲裁或者诉讼费用以及其他相关费用。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