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现关于本人家属2年前工伤问题向您咨询。

具体情况如下:

2年前,我哥在承包的工地上劳作,不慎从2楼坠落,安全网老化,直接洞穿后,脑部着地,情况严重。后承包方老板,陪同治疗,在明知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要求结束治疗,没有走法定程序,属于私了,身体并没治愈,现在愈发身体差,可以判为伤残。现有私了时的合同在。

请问还可以提起诉讼吗?

2018-11-05 06:51:51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工伤报告程序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在工伤保险机构投了工伤保险的才有这个程序。
    单位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
    二、工伤认定程序
    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工伤(亡)事故进行调查确定是否属工伤的程序,这是一般工伤必走第一步。
    但用人单位书面认可为工伤的,又没有投工伤保险的情况下,可以不走这一程序。
    注意工伤认定的两个时间:单位没有提起工伤认定的,工伤者一定要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部门提出申请。
    社保经办机构调查认定后,书面通知单位及伤者。
    三、工伤鉴定程序
    工伤鉴定是在申请工伤鉴定的职工被认定为工伤的基础上(即走完工伤认定程序后),在其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之后,由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对其进行的评定伤残等级的行为。
    广义的工伤鉴定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和致残等级鉴定。窄义的工伤鉴定指致残等级鉴定。
    四、协商赔偿程序
    工伤鉴定以后,就可以依据鉴定的标准计算出赔偿数额了。单位投了工伤保险的,就直接由国家工伤保险机构依据标准发放工伤保险待遇。
    没有投保的(特指在工伤保险机构投保),则依据标准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五、劳动仲裁程序
    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不了的,则可以依据劳动仲裁法规提起仲裁程序。
    六、法院审理程序
    对劳动仲裁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
    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
    七、执行程序
    仲裁或者判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支付赔偿费的,则可以依据生效法律文书向法院执行局提起执行申请,由法院执行。
  • 除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就业补助金和长期待遇,其它补偿已经超过仲裁和诉讼时效。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工伤保险待遇的争议,是劳动争议,根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送到后,一次性工伤伤残补助金和工伤医疗、停工留薪期待遇即应进行结算,现工伤职工鉴定结论已经作出仅两年,该部分补偿已经超过仲裁时效,也超过民事诉讼时效,只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工伤职工如果符合享受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等长期待遇,或者解除合同合同享有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就业补助金的,因为该部分补偿是应正在或者尚未发生的情形,没有超过时效。《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四条 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第一百三十七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第一百三十八条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 对于用工单位来说,没有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工伤明显不够伤残等级的,承担医疗费和停工治疗期间工资的,可以私了。能够评定上伤残等级的,是不能私了的。因为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不论单位什么原因没有为职工参保,但职工都有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你私了给职工一笔钱,如果比条例规定的少,职工钱花完了回来再提出赔偿要求,法律还是支持的。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