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本人与公司发生劳动争议.2008年5月份申请劳动仲裁,08年7月份开庭审理,09年1月份发裁决书.当时我请求要一份审理记录,仲裁科一直不给予,也多次去要求,可仲裁科一直没有给出复印审理记录.审理记录上有本人提出修改记录误处的地方与手印/签名,当时还有另一个同事在场,上面也有他的记录与签名.

   发裁决书后本人感到事情不妙,查看审理记录时,发现与原来的记录一点不符,上面我曾经要求修改的地方不见了,手印也不见了,记录完全与当时的记录不符合.

   现在本人想知道怎样去维护自己,又该向那个单位举报他们的行为!

仲裁
2018-11-01 11:32:55
律师解答共有3条
  • 《仲裁法》第三十九条也规定,“仲裁应当开庭进行。”但此条又规定,“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以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也就是说,仲裁庭仲裁案件可以不开庭。
    它是“仲裁庭应当开庭进行”外的一种补充形式。
    不开庭审理就是书面审理,在当事人及其他仲裁参与人不到庭的情况下,仲裁庭根据双方当事人提供的书面材料和证据材料,如仲裁申请书、答辩书、合同、双方来往函电等,以及证人、专家、鉴定人提供的书面证据材料,对争议案件进行审理,作出裁决。
  •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的规定,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情况主要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劳动争议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是多久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指当事人因劳动争议纠纷要求保护其合法权利,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否则,法律规定消灭其申请仲裁权利的一种时效制度。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在立法过程中,由于有许多意见认为劳动法中规定的六十日的时效期间过短,不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所以在最后参照了民法通则关于特殊民事权利诉讼时效的规定,延长了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将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期间规定为一年。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