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省的医保卡是否能跨市使用

更新时间:2024-01-04 15:51
同省的医保卡是否能跨市使用
石晓敏
北京市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
石晓敏
律师解答
同省异地医保可以使用。但是需要提前向当地社保局提出申请的,虽然目前政策上已经允许医保卡异地转移使用了,但是在医保卡的使用上,还是存在地域差距的,医保卡异地使用上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二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二十四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版权说明:找法网对图文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点赞
收藏
相关知识推荐
在同一个省,地方医保在大学这里可以用吗
大学生交的医保属于入城镇居民医保。由学校统一办理缴纳费用。大学生办理医保后,会收到学校下发的一个医保本。大学交的医保属于所在地的居民医保,是社会基本保障的一部分
外省医保可以跨省使用吗?
法律分析:医保可以跨省累计的。首先要在原参保地办理医保关系注销手续,然后由本人向市社保中心提出医保关系转移申请,凭转出地经办机构出具的参保(合)凭证以及原参保地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同省的医保卡是否可以跨市使用
医保卡跨市不能使用。医疗保险是按照属地原则进行管理的,医保卡上的资金是由各县市区根据参保人员缴费情况进行划拨的,如参保人使用了医保卡看门诊或购药,由各县市区和银
我家乡的社保卡不能在不同的地方使用
法律分析:可以异地办理社保卡。办社保卡不是必须回本地办理,社保一般是用人单位缴纳,因为社保卡是以你个人的身份证号办的,每个人固定只有一个社保卡,如果回到本地
是否只能在当地市区使用社保卡?
社保卡只能在缴纳社保的统筹地区进行使用,统筹地区以外是不能直接使用的
医保卡可以跨区,更换吗
可以,医保卡可以异地换新卡本人身份证及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1张;2张1寸白底、深色衣服冲洗的彩色免冠照片;户口本原件及户口本首页、本人页、变更页复印件各一张;到本
社保卡可以跨省使用吗
社保卡具备金融服务功能,可以在全国通用。若是参保人在社保机构备案登记的,可以在全省范围内享受医疗看病等社保服务。反之,若是参保人未在社保机构办理备案登记的,是不
医保卡可以跨省使用吗
医保卡可以异地使用,但应当办理好相关手续。常在外地出差或者是退休后被安置在外地的人,需要在异地使用医保卡的,需要到医保中心登记备案,这样即便在异地看病,消费后的
退休档案不同于养老保险手册。我现在的养老保险手册比档案多
退休是需要看档案:1、最早记载时间的年跟身份证上记载同年。月份的认定按照身份证上记载的月份认定;2、如果不同年,按照档案记载最早的年度执行,月份按照同年12月执
离职后,公司欠社保怎么办?
补办社保问题可依法向社保机构申诉。如果是员工自己离职或辞职,则无法要求经济补偿。但如果公司在员工入职一个月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没有办理社保或拖欠克扣工资,则公司
我想问一下甲状腺乳头癌能否申请最低生活保障?
如因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年龄、缴纳社保年限符合要求的,可以
如何处理不缴纳社保的投诉?
可以找社保征收机构或者拨打12333电话进行投诉。
什么公司可以不用交公积金
针对不同情况,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对于符合暂缓缴纳或减免条件的企业,应详细了解相关政策和规定,准备相关材料,向公积金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对于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应按时
公司可以给什么的人不交公积金,什么样公司可以不用交公积金
公司应依法为全体员工缴纳公积金,除非员工为退休返聘、兼职、实习生等特殊情况。处理方式包括:与员工协商、向公积金管理部门咨询、申请相关减免政策等。选择处理方式需考
在试用期内公司不上保险,可以补偿吗
您好未缴纳社保以此为由解除合同可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我63年1O月入伍65年7月入党同年当文书66年任班长,69年4月退伍,我现在应该领多少钱?
军人退役后的待遇计算涉及多个方面,如服役时间、职务级别、立功情况等。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查询相关政策文件或咨询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了解具体的计算方式和标准。此外,
主讲律师
石晓敏
石晓敏
全国
擅长:公司企业、债权债务、合同纠纷
127
已帮助
咨询我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