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范围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2-03-16 13:30
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范围有哪些
天津李鹏
天津君申律师事务所
天津李鹏
律师解答
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范围:
(1)一方的婚前财产,明确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为夫妻特有财产。
(2)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赔偿金、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3)遗嘱或赠予合同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4)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版权说明:找法网对图文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点赞
收藏
相关知识推荐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是什么?
婚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在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一般是指夫妻婚后共同购买的动产或不动产,包括夫妻双方的工资收入。如果是婚前个人财产,另一方无权要求分割
你好,我咨询一下婚前个人财产包括那些
婚前个人财产的认定方法如下: 1、个人婚前所有的财产; 2、一方婚前已经取得的财产权利; 3、婚前财产的孳息。夫妻个人财产主要包括: 1、一方的婚前财产; 2、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法定夫妻共同共有财产的范围
在婚姻法中夫妻二人的财产分为夫妻个人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这样分类的目的是便于夫妻二人进行财产分割。夫妻财产分割必须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那么夫妻共有财产范围包括
我想了解婚姻法!所谓的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
在婚姻法中夫妻二人的财产分为夫妻个人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这样分类的目的是便于夫妻二人进行财产分割。夫妻财产分割必须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那么夫妻共有财产范围包括
夫妻个人债务的范围,夫妻个人债务的范围有哪些
您好,夫妻个人债务认定范围:1、夫妻一方的婚前债务。2、夫妻双方依法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3、夫妻一方因个人不合理的开支,如赌博、吸毒、酗酒所负债务。4、遗嘱或
夫妻个人财产包括哪些?夫妻的财产属于个人的有哪些?夫妻的个人财产包括了哪些财产?
一方的婚前财产、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夫妻个人财产的范围,请问哪些财产是属于夫妻的个人财产?夫妻个人财产的范围法律上有规定吗?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以下财产属于夫妻个人财产: 1、一方的婚前财产,结婚前的财产都是属于夫妻个人财产的; 2、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
夫妻共同财产范围是什么?
双方全部的收入及财产等
二婚夫妻,如果丈夫嗯生前说不把这个这个就是这个丧葬费留给办偶,那么这个办偶还享受这个丧葬费吗?
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遵循丈夫的遗愿、协商分配、法律诉讼。选择不同处理方式时,应考虑遗愿的明确性、家庭成员的意愿以及法律后果。
可以在夫妻不知情的情况下转让她回来吗?
是买给什么人?是农村的集体土地吗
我老公给我办了离婚证我不知道是真是假?
可验证离婚证真假。操作包括:1. 前往发证婚姻登记机关申请验证。2. 查询婚姻登记档案,核对离婚证信息。3. 如有疑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了解法律后果及处理方式
原配偶离世后,遗属再婚,其福利补助是否会受到影响?
遗属再婚后的福利补助处理需根据具体情况操作。若再婚不影响原有补助条件,可继续享受;若再婚导致收入增加,可能影响补助额度。同时,需关注再婚对象的财产状况,避免涉及
我跟我男朋友谈了两年多,前几天分手了现在发现怀孕了,他不负责怎么办
可通过协商或诉讼处理。协商可快速解决问题且减少双方冲突,若协商无果,可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法院将依法判决。
恋爱期间女方怀孕男方不负责任可以起诉吗?
你好,可以起诉男方要求支付医疗费用。
未婚,女生成年了,男生未成年,女生怀孕了,男生需要负责吗
需视情况而定。若生下孩子,男方需承担抚养责任。可协商确定抚养费、探望权等,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若选择终止妊娠,双方应协商处理相关事宜。
我前对象先动手打了我现在的对象
作为第三方,首先确保双方的安全,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其次,可以协助双方进行沟通和协商,争取达成和解。如果协商无果或情况严重,建议及时报警,让警方介入处理。在整个
主讲律师
天津李鹏
天津李鹏
全国
擅长:婚姻家庭、继承
532
已帮助
咨询我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