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父母出资偿还贷款买房的是否是共同财产呢

更新时间:2021-03-01 18:09
由父母出资偿还贷款买房的是否是共同财产呢
刘俊国
河北杰大律师事务所
刘俊国
律师解答
由父母出资偿还贷款买房不一定是共同财产,如果是婚前一方父母出资购买明确表示该房子只给夫妻一方所有的,属于一方的个人财产;如果没有明确表示只给一方的,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个人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
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依照约定处理;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原则处理。
版权说明:找法网对图文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点赞
收藏
相关知识推荐
如果是一方父母出资买房,两方子女共同还的房贷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
你好,如果离婚,共同支付的放贷可以作为债权债务处理,增值部分可以主张分割收益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男方父母出钱买房付的首付,属于共同财产吗?
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
离婚诉讼期间,父母一方出资买房,这是共同财产吗?
房子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需要具体情况发具体分析,如果婚前双方都出资了买房,登记在两人名下,则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如果夫妻双方婚前的首付和还贷部分归一个人所有,房子
婚后一方父母出资买房,是属于共同财产吗?
你好,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如果您仍有疑问的,欢迎你
婚前买房由男方父母按揭贷款,是不是共同财产?
你好,是共同财产的。不动产以登记为准的。
由父母还贷款,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十四条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涉及分割发放到军人名下的复员费、自主择业费等一次性费用的,以夫妻婚姻关系存续年限乘
婚内一方买房贷款担保人是父母,是不是夫妻共有财产
只要是婚内购买就属于共同财产,和担保人没有关系!
没有结婚证的宴会是合法的夫妇吗?
法律分析:未领结婚证就结婚不合法。一般来说,举办宴席或婚礼只是得到父母和乡亲的认可。要想得到国家法律认可,那就需要到民政局登记结婚。结婚是人生大事,根据法律规定
结婚证比孩子出生证晚,不能办独生子女证吗?
办理独生子女证是需要带上结婚证的。流程如下:当事人双方携带户口簿、结婚证原件,领取《独子女证申请审批表》,报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审批,对符合条件的,发给《独生子女证
导致女方怀孕,男方要赔偿责任钱吗?
你好,需要看对方是否知情
男女恋爱期间,女方怀孕的女方同意打胎男方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男女恋爱期间发生关系,导致女方怀孕的,男方承担的是孩子出生后的抚养费等义务。如果是女方不愿意生产,打胎的,男方并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未婚先孕堕胎有后遗症可以起诉男方吗
可以起诉男方,但需谨慎选择。应先评估证据充分性、诉讼请求合理性,再决定是否起诉。同时,可考虑和解、调解等替代方式解决纠纷,以更高效、低成本地维护自身权益。
老公瞒着妻子与小三注册了营业执照可以要回来吗?
可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要回。协商更灵活,法律途径更正式。选择时需考虑证据充分性、对方态度及自身诉求,以决定最佳处理方式。
老婆把车开走我怎么办
老婆把车开走,可协商或起诉。协商时明确车辆归属,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若协商不成,收集证据起诉至法院,判决后对方不履行可申请强制执行。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我老公与前妻离婚时,市区的房子给了前妻,农村自建房分给了儿子
如果前妻仍然阻止前夫回家,前夫可以先尝试与前妻进行沟通协商,了解她的顾虑并寻求共识。如果沟通无果,前夫可以寻求法律帮助,比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前妻停止阻止
主讲律师
刘俊国
刘俊国
全国
擅长: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建筑工程
1687
已帮助
咨询我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