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您好,在工厂里工作是要规定做够30天离职吗?中途请假10天不给离职,是有这个规定的吗?

劳动纠纷
2024-05-04 10:47:54
共有6位律师解答
  • 根据劳动法,员工有权辞职,并不一定要做够30天。通常情况下,员工需要提前30天(或在试用期内提前3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但这是通知期限,并非工作期限。
  • 在试用期内,辞职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其他的需要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
  • 上午好,这个情况需要提前告知的

  • 一、法律规定提前几天提出离职
    1、法律规定提前30天提出离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五条
    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具有约束力。职工个人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
    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条
    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二、离职员工工资发放规定是什么
    1、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
    2、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
    3、用人单位可委托银行代发工资;
    4、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 法律分析:通常员工连续请假超过十五天后,如果公司希望员工到岗,公司通知员工后三天,就可以算自动离职。在关于离职方面,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一般来说要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来执行。
    或者按照劳动合同来执行。如果在劳动合同中没有特别约定的话,在劳动仲裁和诉讼实务中,收集员工旷工证据,只要达到一个星期以上,可以严重违纪为由书面通知解除劳动合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 法律分析:在工厂上班只要经过用人单位同意的情况下,是可以急辞工的。一般情况下,劳动者需要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也可以双方协商离职时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程序,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
    (二)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的;
    (三)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的;
    (四)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五)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七)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八)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九)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十)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十一)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十二)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十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查看全部6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